搜索更多內容
2025村晚古詩意思翻譯(精品14篇)
【寄韓仲止】
潤泉號,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視幾公卿。
杯舉即時酒,詩留后世名。黃花秋意足,東望憶淵明。
【庚子薦饑】
餓走拋家舍,縱橫死路岐。有天有雨粟,無地可埋尸。
劫數(shù)慘如此,吾曹忍見之?官司行賑恤,不過是文移!
去歲未為歉,今年始是兇。谷高三倍價,人到十分窮。
險淅矛頭菜,愁聞飯后鐘。新來慰心處,隴麥早芃芃。
杵臼成虛設,蛛絲網釜鬵。啼饑食草木,嘯聚斫山林。
人語無生意,鳥啼空好音。休言谷價貴,菜亦貴如金。
【夢中亦役役】
半夜群動息,五更百夢殘。天雞啼一聲,萬枕不遑安。
一日一百刻,能得幾刻閑。當其閑睡時,作夢更多端。
窮者夢富貴,達者夢神仙。夢中亦役役,人生良鮮歡。
【大熱五首選一】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結。田水沸如湯,背葉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江陰浮遠堂】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夜宿田家】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后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詩人,文學家,政治家,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jiān)等職,累官...
查看詳情>>與“2025村晚古詩意思翻譯(精品14篇)”相關的文章
《村晚》古詩賞析,牧童長大后,還敢像小時候那般毫無顧忌地信口吹嗎?
童心未泯是值得驕傲的大好事,因為童心易失難守,成年了還能保有童心,難能可貴。
不少詩人在成年后甚至步入老年都童心未泯,詩人的童心會在詩詞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這里分享一首雷震頗顯童心的詩《村晚》,最后兩句特顯童心童趣純真美好。接下來細品原詩。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第一句“草滿池塘水滿陂”,一句詩里重復用了兩個“滿”,不僅沒有讓這句詩顯得單調乏味,反而增加了詩句的韻律感,念起來更加朗朗上口。
第一個“滿”字表現(xiàn)出池塘岸邊青草生長茂盛。第二個“滿”字表現(xiàn)出池里水量足。池塘里水面與池岸齊平甚至溢上岸,這說明前不久可能下過雨。
第二句“山銜落日浸寒漪”?!般暋边@個動詞用得十分巧妙,把山擬人化了,山好比大吃貨,落日仿佛成了大燒餅,山銜落日就等同于大吃貨啃大燒餅。寒漪就相當于醬,這大吃貨啃燒餅還要蘸醬。
我們還可以從這首詩里找到季節(jié)線索,“寒漪”說明了這池水是冷的。據此,夏天應該可以排除掉。夏天的黃昏時分,尤其是晴朗天大太陽曬了一天,池塘水比井水要暖和。
第一句里青草茂盛沒有枯萎之意,據此,秋天冬天都可以排除掉,這就只剩下春天。春草茂盛春水寒,而且春天雨水很足,容易讓池中水漫上岸。
第三句“牧童歸去橫牛背”。這句詩開始展現(xiàn)童趣畫面。牧童騎牛回家,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很熟悉這畫面,一些人小時候也騎過牛。在現(xiàn)實里看過騎牛場景或者自己騎過牛,品味這首詩的時候就很容易在腦海里浮現(xiàn)生動有趣的畫面。
第四句“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坐在牛背上沒有發(fā)呆,而是毫無顧忌地展現(xiàn)自己的音樂天賦,這牧童的音樂天賦雖然沒有那么高,但是,這不妨礙牧童隨口吹短笛,曲子不成調也沒關系,開心自在就好。
等牧童長大了,曲子不成調,他還敢像小時候那般毫無顧忌地信口吹嗎?兒童更真性情,不會顧忌那么多,活得也就更輕松純真愉快。人長大了,顧慮也就多了,活得也就更易心累了。小時候敢無腔信口吹短笛的牧童長大后,怕是很難活得毫無顧忌、那么真性情。
與“《村晚》古詩賞析,牧童長大后,還敢像小時候那般毫無顧忌地信口吹嗎?”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