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i日韩国产,日韩国产欧美另类,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青青青亚洲视频

    
    

    <th id="crsrf"><progress id="crsrf"><listing id="crsrf"></listing></progress></th>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這世間很多事情細(xì)加揣摩,卻總是無法理解,于是很多人就覺得非常奇怪。好比古人一直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如今看來不僅是笑話,而且寓意深刻。再比如,封建社會的很多士大夫一直擔(dān)心世風(fēng)日下,于是整天愁悶,其實(shí)歷史的車輪從來都是滾滾向前。

    五代也有一位才子,經(jīng)常擔(dān)心有殺身之禍,于是東躲西藏,后來在林中遇到一只秋鶯,對它的行為也是難以理解。

    秋鶯

    五代:李煜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dú)游。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diǎn)入煙流。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李煜,人稱詞帝,南唐中主李璟第6子,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因貌有奇表,遭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為避禍,便醉心經(jīng)籍、不問政事,自號鐘峰隱者,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這首詩就是李煜為逃避殘酷的奪嗣,而決定隱居時所作。

    詩人開篇發(fā)問,“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dú)游?!鼻嵇L,就是秋天里的黃鶯,它可能體弱衰老,與同伴走失,而滯留在北方,眼看寒冬就要來臨,它卻遲遲沒有準(zhǔn)備飛到南方的打算。

    詩人既好奇又憐惜,不禁在心中問道,黃鶯啊,你為何不知秋天的來臨?還在那幽暗的樹林穿行,獨(dú)自游樂。

    接下來詩人從視聽兩個方面描寫黃鶯,“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diǎn)入煙流?!秉S鶯歌聲婉轉(zhuǎn),感覺有人在身旁,敏感的秋鶯趕緊展翅高飛,它深黃的身影,立刻就被淹沒在蒼茫迷離的秋色中。

    “老舌”,指代老鶯的鳴叫聲;“深黃”,指代黃鶯本身。作者傾聽它的鳴叫聲,卻不知它在鳴叫什么。作者想與其溝通,但無法交流,黃鶯無知音,自己也無知己。

    看到這番情景,詩人不禁感嘆,“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我們都很駑鈍,才匆匆逃離紅塵,來此幽靜之處淹留,你明朗如笙的叫聲,碎落回響在緱山之上。

    魯,即愚鈍;緱,即位于河南的緱氏山,相傳周靈王太子姬晉善吹笙,如鳳凰之鳴,他曾長住緱氏山巔,等到其成仙后就飛升而去,從此世間不聞其笙。

    尾聯(lián)以景議事,暗點(diǎn)主旨,詩人再次悲嘆,黃鶯啊,不要再留在這兒了,早日歸去吧,此時山間染露的繁華正冷,蓼花正愁。言下之意,你也和我境遇相同,為了避免被無辜傷害,我們都趕緊找個安穩(wěn)之地。

    詩人用白描手法,構(gòu)造了一種哀傷凄迷的氣氛,說明李煜對殘酷宮廷斗爭的懼怕、以及對自己處境的擔(dān)憂。

    后主曾拒朝不行北宋,還對手下人說:“他日王師見討,孤當(dāng)躬擐戎服,親督士卒,背城一戰(zhàn),以存社稷,如其不獲,乃聚寶自焚,終不作他國之鬼?!?/p>

    可見他曾下決心與國同存亡,但等到真的國破家亡后,他并沒有聚寶自焚,而是百般忍辱、茍活人世,作者以殘鶯自喻,正是非常恰當(dāng)。

    李煜避難山林,將鳥兒當(dāng)成知音,這首詩詠物抒懷,詞帝果然有才。這首詩是詠物抒懷的佳作,不僅寓意明確,貼切自然,而且很注意區(qū)別秋鶯與春鶯的不同之處。

    暮春三月,群鶯亂飛,充滿了歡樂和生命力;而秋鶯則是“尚獨(dú)游”,“棲遲背世”,充滿了暮氣和憂傷。尾句借助鮮明的景物形象作結(jié),更顯意味無窮。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