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i日韩国产,日韩国产欧美另类,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青青青亚洲视频

    
    

    <th id="crsrf"><progress id="crsrf"><listing id="crsrf"></listing></progress></th>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2020-06-29 來源:hao86 黃鶴樓古詩 崔顥 李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武漢的景觀當中,最招詩人待見的自然是黃鶴樓,寫黃鶴樓的詩里面,公認最佳的當然是崔顥的那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過去對崔顥這個人的評價一直不高,說他是“有文無行”,就是詩文寫得好,為人差點兒。差在哪兒呢?說他 "多寫閨情,流于浮艷",再曰"娶妻唯擇美者,俄又棄之,凡四五娶"。就是詩作當中主要寫艷情詩,就是專門照著少兒不宜的東西招呼。還有就是娶妻子就看長相,專找好看的。這條倒是不算什么大毛病,幾乎是個男人就希望自己有個漂亮老婆。但是后面說他娶了漂亮老婆之后,很快就厭棄了,就換一個,娶了四五個老婆。其實我感覺崔顥也是自己不聰明,他那會兒是可以納妾的,都留著唄,大伙在一起,闔家歡樂,多熱鬧啊,也沒人說三道四的。您看白居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同時有十好幾個。不過崔顥一生官職都不高,掙的工資有限,太多了可能養(yǎng)不起,只能是學包子鋪賣包子,一屜頂一屜。

    當然,這個事情擱在現在也沒什么了,現在結四五次婚都是正?,F象。雖然唐宋時期女性社會地位相對高一些,但還是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被休棄的女子日子不會太好過,所以崔顥的做法有些個不地道。

    但是這首《黃鶴樓》,這可看不是浮艷的風格,說明后期崔顥的詩風是有所轉變的,他還寫過邊塞詩。邊塞詩的水平今天咱們不說,就這首“黃鶴樓”。后來李白登黃鶴樓,也想要寫一首詩,看見崔顥這首詩之后,直接放棄了?!把矍坝芯暗啦坏?,崔顥題詩在上頭?!崩畎自谥袊娙水斨械慕匚徊挥枚嗾f,他都對這首詩服氣,覺得自己再寫也寫不出更好的,足見功底。現在您去黃鶴樓景區(qū),還附會出了一個李白的“擱筆亭”,就是用的這個典故。

    還是那句話,人的道德和才華真是沒有辦法完全統(tǒng)一的,德藝雙馨的鳳毛麟角。一定要分開來看,不要因為人的品行否認他的才華;也不要因為他的才華,就想當然地認為他的道德一定高尚,或者要求他一定要高尚。這東西真得分開來看,德是德,才是才,該肯定的就要肯定,該否定的就要否定。

    由崔顥引出李白。李白雖然不敢再寫“黃鶴樓”。但是作為一代詩仙,你讓他就這么甘拜下風,那不是他的風格。寫不了黃鶴樓,我還可以寫鸚鵡洲啊。就是崔顥詩里那個“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寫下了一首《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草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江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必須得說,這首詩并沒有給李白找回場子,在李白的詩作里面實在是一般得很。畢竟詩仙也需要靈感,命題作文他也寫不好。而且這首詩或多或少地有點兒模仿崔顥的《黃鶴樓》,可能李白自己都沒注意到,但是那首詩已經深深地印在他腦子里了。

    大概是李白覺得就黃鶴樓以及周邊景物寫詩,再寫律詩的話也真的寫不過崔顥,干脆我改絕句的了,這下總能擺脫崔顥的影響了。于是在李白的晚年,終于有了一首跟黃鶴樓有關的,也能讓他滿意的作品《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要說這首詩的水平,確實不在崔顥那首詩作之下了。另外,李白跟黃鶴樓的緣分還不僅于此。他曾經在這里擺下送行酒,送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去揚州。又留下了一首公認的佳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在黃鶴樓寫的詩,還成了揚州旅游的廣告,特別是說明了去揚州旅游最好的時間。

    除了黃鶴樓之外,其它跟武漢有關的詩作,有名的不太多,或者說我知道的太少。還有一首就是元稹出任武昌軍節(jié)度使,到武昌上任。元稹其實是被貶官到了這里,他的第二任妻子裴氏很難過,不過貶官這種事情對于元稹來說也算是家常便飯,他寫了一首《贈柔之》勸慰自己的妻子:

    窮冬到鄉(xiāng)國,正歲別京華。

    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

    碧幢還照曜,紅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隨即是家。

    不過遺憾的是,元稹這次貶官就算是一去不復返了,第二年他就死在了任上。

    前面說的都是唐詩,再說一首別的朝代的。清朝鄧漢儀的《題息夫人廟》:

    楚宮慵掃眉黛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這詩是清朝人寫的春秋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妻子,人稱息夫人,又稱桃花夫人,大美女。息夫人去蔡國看望自己的同胞姐妹,被蔡國國君調戲,回來以后讓自己老公給自己報仇出氣。但是息國還沒蔡國強大呢,她老公估摸著自己打不過蔡國,就去找巨無霸鄰居楚國幫忙。楚國出兵,滅蔡國沒懸念。滅完了蔡國,息國國君擺宴款待楚王,說要給楚國贈送厚禮,感謝楚國出兵幫忙。楚王說禮物就不必了,咱們是好鄰居,幫忙是應該的,你要覺得過意不去呢,就把你老婆給我就完了。

    息國國君自然是不能答應,但是答不答應已經不是他說了算了,楚國一看息國國君有點兒小情緒,不想把自己老婆貢獻出來,那就把息國也滅了吧,息國也完蛋了。

    息國亡國之后,息夫人本來想要跳井自殺,但是被侍女拉住了,侍女告訴息夫人,您要是跳井,國君也得完,要想保住國君性命,您就得答應楚王。這樣您也不用死,國君也不用死,楚王也高興,您還換了一個強國作為依靠,四贏,多好啊。您就是換個男人而已,不要有太多心理障礙。

    不知道息夫人怎么想的,最后她是答應了,進了楚國的后宮,還給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息夫人死了以后,楚王(不是他在楚國的老公)把她葬在漢陽桃花山上,還立了一座息夫人廟。這個廟至少到清朝還存在,現在不知道在不在,當年去武漢也沒看到這個景點,現在搜武漢旅游攻略也找不到這個景點。

    給息夫人廟題詩的有好幾位詩壇大腕,包括杜牧、羅隱等等,但是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說,我還是更喜歡這位名氣小很多的鄧漢儀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