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邊塞詩人王昌齡一生落拓不羈、不拘小節(jié)。他的好友遍天下,與李白、孟浩然交往甚密,互為知己。
王昌齡第一次被貶嶺南,孟浩然寫詩相送,其中有“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钡纳钋楹裾x;王昌齡二貶龍標(biāo),李白寫詩相送,其中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的惆悵不舍。
王昌齡愛朋友重感情,一生寫過很多贈別詩。他的贈別詩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不但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潔開闊,更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兩鄉(xiāng)”的瀟灑曠達(dá)。
筆者今天介紹的這首詩,是王昌齡贈別詩中比較別致的一首,構(gòu)思巧妙,情義深遠(yuǎn)。
我們先來看看原文:
《送魏二》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
第一句即點(diǎn)明全詩主題、地點(diǎn)、事件:詩人送別朋友魏二、在江樓、把酒話別?!伴勹窒恪比置鑼懺拕e的環(huán)境:清靜幽雅、香氣朦朧,離情氤氳。
第二句寫送友人上船的場景:江上的秋風(fēng)引著秋雨,細(xì)細(xì)涼涼的吹進(jìn)小船里。
王昌齡非常擅長把平常字用在恰當(dāng)?shù)牡胤?,本句中的“引”字和“入”字就很恰?dāng)?shù)男稳萘饲镲L(fēng)秋雨不疾不徐颯然而至的感覺。
中晚唐和婉約派的詩人在寫秋雨時,喜歡將關(guān)注點(diǎn)放在簾幕屋檐、梧桐殘花等事物上,來描寫秋雨給人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像李商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
而王昌齡在此詩中寫雨,不寫雨給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而寫秋風(fēng)引著秋雨吹進(jìn)小船給人帶來的觸覺感受“涼”。讓讀者直接從詩人營造的詩歌氛圍中感受到秋雨帶來的涼意,繼而想到詩人的朋友應(yīng)該也覺得秋雨涼人離情惆悵。
平常字用得恰當(dāng),寫景更切,寫情更真。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在王昌齡的另一首送別詩《盧溪別人》里,詩人曾對友人說過“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霸隆睂Α霸场?,在詩人眼里就是離愁的象征,孤月高懸、清猿長啼,實實愁煞江上的旅人。
結(jié)尾的“長”字用在此處,形容猿猴啼叫,非常貼切,可以想象江兩岸猿猴不止的長啼在孤寂的夜晚是多么的凄清。而且“長”字用作韻腳,讓人讀來余韻悠長,回味不盡。
此詩構(gòu)思最巧妙之處也在這兩句上,一般送別詩都寫送別人的不舍惆悵之情。此詩卻說,朋友啊,想到你乘船直到湘江,那時你在孤寂的夜晚里,看著天上的月亮,聽著猿猴的長啼,該是多么的憂愁啊。
不直接寫詩人自己送別之愁,卻寫友人之愁,如此對面寫情,其情更切。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與此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句明寫友人之離愁,實寫詩人之擔(dān)憂,兩邊感情交融一體,更顯情真意切。實乃畫龍點(diǎn)睛之筆。
即景生情,情蘊(yùn)景中,是盛唐贈別詩的共同特點(diǎn)。深厚有余,優(yōu)柔舒涵是王昌齡贈別詩的個人風(fēng)格。
本詩中景朦朧氤氳,情曲折真切,構(gòu)思巧妙,余韻悠長,是王昌齡贈別詩中的佳作。
讀者朋友們,你們認(rèn)為呢?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