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組詞
反饋夷怎么組詞?一年級夷字組詞有那些?
夷組詞語共234個,其中夷開頭的詞語100個,夷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34個。
夷字組詞: 夷愉、 夷狄、 夷等、 夷傷、 夷俟、 夷瘳、 夷施、 紅夷炮、 辛夷車、 海夷道、 聶夷中、 鴟夷子、 辛夷塢、 馮夷宮、 鄙夷、 匪夷、 琨夷、 殲夷、 后夷、 凌夷、 冰夷、 ... 這些夷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夷字開頭的組詞
1、夷愉:和樂。
2、夷狄:1.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墩撜Z·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漢書·蕭望之傳》:“圣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后諸夏,先諸夏而后夷狄?!彼瓮醢彩逗颖泵瘛吩姡骸凹壹茵B(yǎng)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魯迅《墳·論“他媽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風氣漸漸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2.指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國語·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shù)也。”唐韓愈《毛穎傳》:“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唐聶夷中《行路難》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3.視為夷狄?!豆騻鳌せ腹迥辍罚骸敖院我苑Q人?夷狄之也。”《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五代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p>
3、夷等:同列﹐同輩。
4、夷傷:1.殺傷;創(chuàng)傷。2.指被殺傷或受傷害的人。3.破壞﹐毀壞。
5、夷俟:伸兩足箕踞而坐。古人視作倨傲無禮之態(tài)。
6、夷瘳:疾病平復痊愈。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7、夷施:西施的別稱。
8、夷然:(1)平靜鎮(zhèn)定的樣子
9、夷羿:指后羿。相傳羿為堯時善射者。
10、夷畿:古九畿之一。國畿之外﹐每五百里為一區(qū)劃﹐共有九﹐第七為夷畿。
11、夷滅:(1)消滅;殺盡 (2)埋沒;埋起來
12、夷漫:1.漫滅;磨平。2.平坦而廣闊。
13、夷牟:相傳黃帝時始造箭者。
14、夷跡:絕跡。
15、夷簡:平易質(zhì)樸。
16、夷鬼:古代東夷所祭奉之神。
17、夷盤:1.亦作"夷盤"。2.盛冰冰尸用的大盤。
18、夷牧:近代對外國牧師之稱。
19、夷陬: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區(qū)之稱。
20、夷猶:(1)猶豫遲疑不前。也作“夷由” (2)從容不迫
21、夷玉:美玉之一種。
22、夷禽:1.常禽。
23、夷隕:誅滅。
24、夷叔:1.伯夷﹑叔齊的并稱。
25、夷澹:平易恬靜。
26、夷音:1.古指外族語言。2.謂外族音樂。
27、夷涂:平坦的道路。
28、夷氛:1.謂平定叛亂。2.指外族入侵的戰(zhàn)禍。
29、夷覆:滅亡。
30、夷任:平易而放達。
31、夷弱:削弱。
32、夷芟:本指以鉤鐮貼地割草﹐引申為鏟除;刪除。
33、夷寇:指外族入侵的戰(zhàn)禍。
34、夷由:1.猶豫;遲疑不前。 2.從容自得的意思。 3.鼯鼠的另一種名字。
35、夷誅:1.誅殺。
36、夷刜:殺戮﹐屠殺。
37、夷阻:1.亦作"夷岨"。2.平坦和險阻。喻安危;生死。
38、夷豁:平坦而開闊。
39、夷德:1.謂夷人之性。2.常德。
40、夷絕:滅絕。
41、夷床:古喪禮陳尸之床。
42、夷關(guān):閉關(guān)﹐封鎖關(guān)口。
43、夷難:平定禍亂。
44、夷服: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為一區(qū)劃﹐共有九﹐第七為夷服。
45、夷荒:指蠻夷荒遠之地。
46、夷洲:隋以前指稱我國臺灣。
47、夷屆:終止;止息。
48、夷貉:即夷貊。
49、夷皓: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稱。同為避亂君而隱遁﹐古稱高節(jié)之士。
50、夷樂:古指各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
51、夷宗:滅族。
52、夷廓:坦蕩﹐寬闊。
53、夷粹:平和純正。
54、夷敞:平坦而寬廣。
55、夷陸:平地。
56、夷與:遲疑不前。
57、夷獠:古代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之稱。 指外國侵略者。
58、夷道:平易之道。 平坦的道路。
59、夷巢:伯夷和巢父的并稱。用以指品行高潔的人。
60、夷跖:伯夷與盜跖的并稱。古謂前者清廉﹐后者貪暴﹐常以喻善惡迥異之人。
61、夷姤:謂性情平和厚重。
62、夷貊:古代對東方和北方民族之稱。亦泛指各少數(shù)民族。
63、夷險:1.平險。2.平坦與險阻。3.指國運的平順與艱險。4.猶言正與偏。5.謂艱險。6.指險峻。
64、夷光:又稱西施。春秋越國美女。
65、夷陵:(1)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縣東
66、夷晏:平靜清明。
67、夷昧:1.猶蒙昧﹐暗昧。
68、夷惠:伯夷﹑柳下惠的并稱。古代廉正之士。
69、夷固:倨傲﹐傲慢。
70、夷則: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用來確定音階的高下,陰陽各六,夷則為其一也。
71、夷?。邯q盛衰。
72、夷居:猶箕踞。形容倨傲無禮。
73、夷齊:伯夷和叔齊的并稱。
74、夷視:猶蔑視﹐藐視。
75、夷言:1.古指黃河流域華夏族以外的各種語言。后亦泛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國的言語。
76、夷庭:平正;平直。
77、夷門:(1)戰(zhàn)囯時魏囯都城大梁的東門
78、夷踞:兩腿伸直張開坐在地上。形容隨便﹐不拘禮節(jié)。
79、夷翟:夷狄。
80、夷羊:1.古指神獸﹑怪獸?!秶Z.周語上》:"商之興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韋昭注:"夷羊﹐神獸。牧﹐商郊牧野。"《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裴骃集解引晉徐廣曰:"此事出《周書》及《隨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說﹐土神?!痘茨献樱窘?jīng)訓》:"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飛蛩滿野。"高誘注:"夷羊,土神。殷之將亡,見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亂世中的賢者。2.復姓。春秋晉國有夷羊五。
81、夷白:謂安于清貧﹐潔身自愛。
82、夷歌: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
83、夷民:1.謂使度量標準統(tǒng)一﹐民眾交易公平。2.對外國人的泛稱。
84、夷魚:伯夷﹑史魚的并稱。伯夷清﹐史魚直﹐古人以為清廉忠直的典范。
85、夷一:謂太平統(tǒng)一。
86、夷落:1.古稱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亦借指少數(shù)民族。
87、夷陂:平正和偏頗;平坦和險阻。
88、夷雅:平和閑雅。
89、夷場:舊時指上海的租界。亦以稱舊上海。猶言洋場﹐含貶義。
90、夷暢:平和通達。
91、夷蠻:古代對東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稱。
92、夷越:1.古國名。即于越。夏少康庶子的封國。2.古代對長江中下游以南各族聚居地區(qū)之稱。
93、夷考:考察。
94、夷延:謂地勢平坦而廣闊。
95、夷曠:
96、夷易:平易﹐平正。 引申為簡易﹐淺顯。 平和謙遜。
97、夷灶:填井平灶。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zhàn)斗,義無反顧。
98、夷戮:(1)殺戮;誅戮
99、夷衾:1.古代喪禮用以覆蓋尸體﹑靈柩的被單。
100、夷煙:指鴉片煙。
夷字中間的組詞
1、紅夷炮:明代稱西洋制大炮。
2、辛夷車:謂以辛夷木制成的車子。極言其華貴雅潔。
3、海夷道:指古代通往海外諸國的海上航線。
4、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字坦之,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一說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咸通年間進士。任華陰縣尉。其詩多諷諭時世、關(guān)心民生之作。有《傷田家》等名篇。
5、鴟夷子:即鴟夷子皮。
6、辛夷塢:1.唐詩人王維別墅"輞川山莊"勝景之一。塢上植有辛夷﹐故名。
7、馮夷宮:傳說中的水府,水神宮殿。
8、燒夷彈:即燃燒彈。參見'燃燒彈'。
9、四夷館:北魏時在洛陽城南所設(shè)的賓館,以居四鄰各國來歸附的人。明·永樂五年所設(shè)專門翻譯邊疆少數(shù)民族及鄰國語言文字的機構(gòu)。初隸屬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館事。內(nèi)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八館,后增八百、暹羅二館。參閱《明史?職官志三》。
10、蠻夷?。汗糯﹣沓徸濠p鄰國的使者所住的館舍。
11、都夷香:傳說中的食物名。
12、胡夷魚:河豚的異名。
13、武夷君:古代傳說中武夷山的仙人。
14、明夷卦: 明夷卦展示明夷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明夷”是失意的意思。
15、鴟夷子皮:春秋越范蠡之號。
16、柏夷亮父:亦稱'柏亮父'。 傳說為顓頊之師。
17、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見《呂氏春秋.誠廉》﹑《史記.伯夷列傳》。《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夷,謚。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謚也。"封建社會里把他們當作抱節(jié)守志的典范。
18、匪夷匪惠:謂既無伯夷之清,又無柳下惠之和。
19、詈夷為跖:是顛倒黑白,誣蔑好人。
20、蠻夷戎狄:1.古代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21、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zhàn)斗,義無反顧。
22、沖平夷易:猶言沖和平易。
23、蠻夷之地: 是指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蠻夷之地原指南方不開化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24、華夷之辨:謂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25、以夷變夏: 中華文明被西方文明所滲透、同化,多用于對目前全盤西化,失去傳統(tǒng)的擔憂。
26、聯(lián)夷肆劫:破產(chǎn)農(nóng)民和失意知識分子
27、伯夷之義:自己的國家被滅亡后不屈服于新的國家,寧可到山上吃野果,也不吃他新的國家的糧食,這是中國古代真實的故事。
28、攘夷志士:抗拒異族入侵。
29、華夷愚智: 華夷指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
30、塞井夷竈:填井平灶。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zhàn)斗,義無反顧。
31、明夷于飛:明夷于飛指在光明受到傷害時,想要如鳥一樣飛行。
32、武夷山脈:中國東南部重要山脈。在福建、江西兩省間。閩江水系和屬于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北段高,南段低。主峰黃崗山(2158米)在福建境內(nèi)。其東南有風景名勝武夷山。
33、詈夷爲跖:謂將伯夷責罵為盜跖。比喻顛倒黑白﹐誣蔑德行高尚的人。
34、戎夷解衣: 戎夷心憂天下,舍己為人的精神。
夷字結(jié)尾的組詞
1、鄙夷:(1)輕視;鄙薄
2、匪夷:不尋常。
3、琨夷:即昆夷。古代戎族。
4、殲夷:誅滅。
5、后夷:即后羿。
6、凌夷:(1)衰落;衰敗
7、冰夷:即馮夷。傳說中的河神。
8、九夷: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泛稱少數(shù)民族。
9、佟夷:對滿人的蔑稱。滿族多佟姓,故稱。
10、百夷:1.舊時對滇中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
11、馮夷:1.傳說中的黃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 2.上古諸侯名。
12、阿夷:古代獠族對婦女的稱呼。
13、希夷:1.《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河上公注:"無色曰夷,無聲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虛寂玄妙。 2.指虛寂玄妙的境界。 3.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
14、粹夷:純潔平和。
15、蠻夷:(1)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
16、毀夷:1.摧毀夷平。
17、芟夷:除草;刈除。裁減;刪削。鏟除;削平。殺戮。
18、白夷:東夷之一種。 清代稱西歐人。
19、滅夷:消滅。
20、蔑夷:輕視。
21、逆夷:(1)對外國侵略者的蔑稱
22、替夷:猶衰微。
23、曠夷:曠達坦蕩。
24、伯夷:(1)商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兒子。他和弟弟叔齊,在周武王滅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糧食,一同餓死在首陽山(現(xiàn)山西省永濟縣南)。后人稱頌他們能忠于故國
25、鴟夷:1.革囊?!稇?zhàn)國策·燕策二》:“昔者五子胥説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薄妒酚洝の樽玉懔袀鳌罚骸皡峭趼勚笈?,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迸狁椉庖龖吭唬骸叭●R革為鴟夷。鴟夷,榼形?!泵髁撼紧~《浣紗記·死忠》:“你一死之后,當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2.借指春秋吳伍員。明高啟《行路難》詩之二:“鉤弋死云陽,鴟夷棄江沙?!?3.指盛酒器。《藝文類聚》卷七二引漢揚雄《酒賦》:“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藉酤。”宋司馬光《柳溪對雪》詩:“鴟夷賒美酒,油壁繫輕車?!鼻尻惥S崧《滿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賦此詞》:“看鴟夷撲滿,磊磊邱樊?!币槐咀鳌傍|彝”。 4.即鴟夷子皮。唐杜牧《杜秋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軻逐鴟夷?!瘪T集梧注:“《史記·貨殖傳》: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宋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詞:“欲酹鴟夷、西子,未辨當年功業(yè),空繫五湖船?!庇暨_夫《留別》詩之二:“鴟夷應笑先生拙,難買輕舟泛五湖?!眳⒁姟傍|夷子皮”。 5.拇指。行酒令的手勢。
26、非夷:1.見"非彝"。
27、蝦夷:亦作'蝦蛦'。 日本古時北方未開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須髯﹑顙高﹑眼凹﹑鼻尖﹑膚色淺棕﹐居住在本州東北奧羽﹑北陸地方。一般認為北海道阿伊努人即其后裔。
28、三夷:古代居住在浙江東南沿海的三個部族,是百越的一支。
29、創(chuàng)夷:亦作'創(chuàng)夷'。 創(chuàng)傷。 指受傷之人。 指戰(zhàn)禍造成的破壞。
30、嘔夷:1.水名。也叫漚夷水或滱水。源出山西渾源縣東南槍鋒嶺,東南流入河北為唐河。2.古湖澤名。也叫昭馀祁。
31、儔夷:指地位相等之人。
32、嵎夷:古代指山東東部濱海地區(qū)。
33、等夷:1.同等;同輩;同等的人。2.匹比。3.輩分或等級的差別。
34、明夷:1.六十四卦之一。即離下坤上。 2.指遭受艱難的賢人志士。 3.鳴鴺。叫著的鵜鶘。明,通“鳴”。 4.指太陽下山。 5.鳴弓。謂拉弓發(fā)射。 6.大弓。 7.東方之國,日出處。
35、攘夷:抗拒異族入侵。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八》:“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土之偉畫?!标惾ゲ 犊迚翦屠嫌选吩姡骸巴Ξ斈曦撌⒚瑩]毫驚起攘夷聲?!?/p>
36、梟夷:誅戮。
37、北夷: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38、色夷:(1)和顏悅色
39、殄夷:殺盡。
40、韃夷:指清朝統(tǒng)治者。
41、黃夷:古代東夷之一種。
42、唐夷:古代傳說中的猛獸,皮堅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稱良甲。
43、堣夷:古地名。 因堣夷在東方海濱,故后亦以指日本。
44、殘夷:猶殘殺。
45、讎夷:1.注視而不說話﹐猶豫貌。
46、茲夷:一種巨形山龜。
47、蕃夷:舊時中原人對外族或異國人的統(tǒng)稱。蕃,通'番'。
48、混夷:古種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種。相傳殷周時,混夷很強,是殷周西邊的勁敵。周文王﹑穆王與之進行過戰(zhàn)爭。
49、金夷:1.見"金痍"。
50、禽夷:擒滅。
51、屯夷:1.艱危與平定。2.偏義詞。偏指困厄。
52、陽夷:古代東方九夷之一。
53、陵夷:山坡緩平貌。由盛到衰。衰頹,衰落。平夷;平毀。
54、清夷:亦作“清彝”。清平;太平。清凈恬淡。明白平易。
55、隆夷:高低起伏。
56、畎夷:即犬戎。又稱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時居于我國西北部。
57、華夷:指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后亦指中國和外國。 宋元時指國家的疆域。
58、雞夷:1.見"雞彝"。
59、面夷:謂使顏面受傷。
60、南夷:(1)指屈原流放所經(jīng)之地,當時這些地方的人多未開化,所以稱為南夷
61、戎夷: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數(shù)民族。謂艱險不寧。
62、燒夷:燒毀使成為平地。
63、辛夷:(1)香木名,指木蘭
64、秉夷:1.亦作"秉彝"。
65、東夷:1.古代對我國中原以東各族的統(tǒng)稱。 2.指三國吳。 3.特指清朝統(tǒng)治者。 4.舊指我國東方日本﹑朝鮮等國家。
66、番夷:舊指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
67、剪夷:鏟平,清除。
68、徐夷:即徐戎。
69、不夷:不悅。復姓。
70、淪夷:衰微;淪落。
71、新夷:即辛夷。木蘭的別名。新﹐通"辛"。
72、瘢夷:1.創(chuàng)傷。2.指使受創(chuàng)傷﹐受損傷。
73、參夷:封建王朝誅滅三族的酷刑。
74、串夷:即混夷,古代我國西部少數(shù)民族名。
75、簡夷:猶平易。
76、民夷:猶民眾。古代用于少數(shù)民族。
77、鳥夷:海島居民。先秦時指中國東部近海一帶的居民。
78、朗夷:高潔坦蕩。
79、冶夷:妖媚;美麗。
80、廣夷:廣闊平坦。
81、遲夷:停留不前貌。
82、海夷:指邊境少數(shù)民族或來自海外的外國人。
83、遠夷:1.指遠方的少數(shù)民族。
84、方夷:我國古時少數(shù)民族之一。
85、胡夷:古代泛稱西﹑北方的各族為胡﹐東方的民族為夷。胡夷并稱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86、荒夷:1.古時對海疆﹑邊陲地區(qū)的居民或民族的泛稱。
87、望夷:秦代宮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涇陽縣東南﹐因東北臨涇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趙高迫殺秦二世于此。
88、烝夷:1.見"烝彝"。
89、蕩夷:掃蕩平定。
90、掃夷:平定。
91、坦夷:坦率平易。
92、戕夷:傷害摧殘。
93、調(diào)夷:1.和諧平和。
94、翦夷:削平。
95、野夷:指未開化的少數(shù)民族。對"熟夷"而言。
96、誅夷:1.亦作"誅"。2.殺戮﹐誅殺。
97、巢夷:巢父和伯夷的并稱。
98、萊夷:古國名。殷周時分布在今山東半島東北部。魯襄公六年為齊所滅。
99、陸夷:高山和平地。
100、隨夷:1.古代賢士卞隨和伯夷的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