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熱門書法文字 書法賞析
這六個特點,讓王羲之的行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王羲之的書法究竟好在哪里?為何他能成為后世不可逾越的書圣?主要因為他的書法具備以下六個特點:
一、具有楷書用筆習慣
楷書的用筆特點一是注意線條的起筆和收筆,起筆和收筆的動作做得精致、豐富而到位;二是運筆形成線條中段的動作以提按為主,很少有絞轉筆法;三是橫折的地方幾乎都是轉折,有明顯的折筆動作。
二、具有篆隸用筆習慣
篆書用筆最大的特征是筆筆中鋒,所有的轉折幾乎都接近于平動使轉,沒有轉折(像祁三公山碑等個性風格獨特的篆書碑帖除外),曲線較多,幾乎沒有提按、頓挫。隸書用筆的主要特征是橫折幾乎都是絞轉筆法,轉折很少或沒有;橫直線較多,橫直線之中由提按、絞轉筆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較多。篆書和隸書共有的用筆特點是起筆和收筆都講究藏頭護尾,尤其注意線條中段的充實、厚重。在書論中,我們經常講的古法、古質,“法”在哪里,“質”在哪里,可能就深藏在線條的中段里。
三、具有篆隸遺韻特點
篆隸遺韻是篆書和隸書書體所呈現出的高古、樸拙、厚重、蒼茫、大氣的精神美。王羲之的筆法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篆籀意”或者說篆隸遺韻,原因之一是這種用筆是當時相對普遍的一種用筆習慣。王羲之當時所處的魏晉時代是隸書向楷書、章草、今草過渡時期,從居延漢簡到陸機的《平復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王羲之具有篆隸遺韻的絞轉筆法是在這一書體過渡時期的一種傳承性筆法,這是書法史上筆法發(fā)展到這一時期應該出現的正常結果。
四、用筆速度遲澀
用筆的速度是影響線條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速度幾乎不影響線條的形,但卻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線條的質感、節(jié)奏和內蘊。要想得到像北朝人線條中段中實的線條質量,用筆要遲澀。如何才能遲澀,無外乎使用絞轉筆法,增加筆鋒與宣紙的摩擦力,增加反復短距離折筆的動作。
五、轉折處以絞轉筆法為主
王羲之在橫折的處理上有自己獨到的一面,特別是與后世書家比起來,王羲之的橫折處理基本以絞轉使轉為主、轉折為輔,而后世書家除了唐代的顏真卿還有時使用絞轉使轉以外,其他書家在橫折的處理上幾乎都是采取轉折的筆法,使轉筆法少之又少。
《初月帖》、《姨母帖》,在王羲之的這兩個帖中,特別是《姨母帖》中所有字涉及到橫折的地方,像“月”、“日”、兩個“頓”、“首”、“頃”、“痛”、“自”、“因”等字的橫折沒有一個使用轉折筆法,幾乎都是絞轉筆法的使轉。由于這一筆法源自于篆書、隸書筆法中的使轉,所以使得橫折的線條扎實厚重,古樸渾穆。同時,這一筆法除了使線條具有扎實的質感以外,還使王羲之作品在橫折上很少“圭角”,保證線條在氣息上郁勃充溢、飽而不漏。
六、用筆精致細膩、豐富多變
綜合以上五點,王羲之在用筆上的精致細膩和豐富多變,更多的時候王羲之的筆法是一種隨機賦形、隨形賦法,簡直是神來之筆,難以捉摸。
查看詳情>>與“這六個特點,讓王羲之的行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相關的文章
用一個字概括王羲之、米芾、顏真卿的精髓,其書法都有哪些特點?
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fā)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今往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廣采眾長,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
《蘭亭序》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fā)揮極致,據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有關于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圣”美譽。
一個字形容王羲之的晉仕風流:“醉”
顏 真 卿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
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
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
一個字形容大唐烈士的錚錚鐵骨:“情”
米 芾
米芾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平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
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币鉃樗未鷷抑v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贊美說“天姿轅轢未須夸,集古終能自立家”。
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根據米芾自述,在聽從蘇東坡學習晉書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用一個字來形容北宋癡狂米芾:“顛”
查看詳情>>與“用一個字概括王羲之、米芾、顏真卿的精髓,其書法都有哪些特點?”相關的文章
他的草書作品實力驚人,比王羲之早了一個世紀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西晉時期的草書高手衛(wèi)瓘,比王羲之早了近100年,他的草書,被列為“神品”。
衛(wèi)瓘是誰?咱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
在曹魏時期,以書法見長的家族有兩個,一個是王羲之的老師鐘繇一路,另外一個,就是以傳承古法著稱的“衛(wèi)氏”家族。
“衛(wèi)氏”家族的興盛,以衛(wèi)凱被曹操任用開始。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衛(wèi)瓘,就是衛(wèi)凱的兒子。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位衛(wèi)瓘,就是設計收殺鄧艾和鐘會的那位高人。另外說一句,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就是“衛(wèi)氏”宗族中的一員。
衛(wèi)瓘擅長草書。書中記載:“采張芝草法,取父書參之,更為草稿?!?/strong>看見了吧,遠在王羲之之前,衛(wèi)瓘就取眾家所長,開始了自己的草書創(chuàng)新之路。
說了這么半天,衛(wèi)瓘的草書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呢?說實話,衛(wèi)瓘傳世的草書并不多,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唯一一件作品就是刻錄在《淳化閣帖》當中的《州民帖》。如下圖所示。
衛(wèi)瓘的草書妙在哪?怎么就是“神品”了呢?這么說吧,在衛(wèi)瓘的那個時期,還沒有“今草”這個概念。那時候的草書,大多都是類似皇象的《急就章》的這種,完全沒有類似衛(wèi)瓘的這種流美和瀟灑。為了區(qū)別于皇象的那種“章草”,大家把衛(wèi)瓘的這種新式草書稱為“草稿”。
唐代的張懷瓘評價衛(wèi)瓘的草書說:“若鴻雁奮六翤,飄飄乎清風之上?!蓖豸酥暮笕送跎仓毖裕骸盁o以辨其優(yōu)劣,惟見筆力驚絕耳?!痹谀莻€時候,衛(wèi)瓘的草書就是新式書體的代表,面貌全新,實力驚人。
看到這里,我們也就明白了,任何書體的誕生到成熟,并不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的,這是無數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羲之變古法,近一步完善了行書和草書的書寫規(guī)范,影響力深遠。王羲之的字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飄若浮云,像云一樣很輕盈;矯若驚龍,表示同盤旋舞動的龍一般敏捷有力。
可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王羲之的這些創(chuàng)新,并不是憑一己之力做到的,也不是悶頭苦想憑借靈感得來的。所有這些,都是傳承之后的創(chuàng)新。
從這個角度上講,王羲之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書體演變過程當中的必然。
與“他的草書作品實力驚人,比王羲之早了一個世紀”相關的文章
王羲之在雪后初霽即興寫作的書法,造詣不在《蘭亭序》之下
說到王羲之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書法被歷代書法家推崇不已,他也被尊稱為書圣。尤其是他所寫的《蘭亭序》筆法精湛,是行書的典范之作,很多書法家都臨摹過《蘭亭序》。其實王羲之的傳世書法并不是只有《蘭亭序》,他的另一幅書法只有二十八個字,也被后人稱為行書的范本。
這幅書法就是《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即興書寫的一封書札,也是王羲之的真實情感流露。描寫了大雪初晴的時候愉快的心情和對親人的問候,僅僅二十八個字,字字筆法精湛,整幅書法造詣不在《蘭亭序》之下。
這幅書法與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被乾隆稱為稀世珍寶,乾隆皇帝對此帖愛不釋手,從這幅書法的引首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的題字,對這幅書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乾隆皇帝在題記中寫道,對此帖臨摹幾十遍甚至上百遍之多,所以這幅書法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但是乾隆在此帖上題跋達到了數百字之多,每次欣賞此帖都有提拔一番,可見對此帖的重視。
在《王羲之外傳》中記載,王羲之擅長各種書體,筆法變化多端,而這幅書法也是王羲之最拿手的行書字體,恰恰能代表書圣的書法水平。從起筆到收筆再到運筆,筆畫的提按得當,轉折之處交代很清楚,整體書法給人一種圓潤流暢,干凈利落之感。
王羲之的書法是公認的,曾有人這樣評價王羲之的書法,說他的書法比顏真卿的更加遒勁,比虞世南的更具有神韻,比趙子昂的書法多了幾分典雅,比歐陽詢的書法更加精簡凝練。所以說王羲之被稱為書圣是當之無愧的,而《快雪時晴帖》就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寫出了大家風范。
這幅書法的高深之處不僅僅表現在形式上,通過書法中的文字可以了解王羲之的內心世界,他觸景生情,即興揮灑,這樣的書法是具有生命力的,具有一種天然的美,而不是故意雕琢。其實從《蘭亭序》和《快雪時晴帖》這兩幅書法中都可以看出來,王羲之的書法都是真實的情感表達,賦予了書法的生命力和真實感,這種感覺并不是刻意為之所能達到的。
在書法的點畫之間體現了書法家喜怒哀樂的心情,書法也隨著感情的波動有所起伏,情感和筆下的書法融為一體,體現了王羲之高超的藝術手法,這幅書法被視為傳世珍寶,實至名歸。
查看詳情>>與“王羲之在雪后初霽即興寫作的書法,造詣不在《蘭亭序》之下”相關的文章
王羲之的書法究竟有多美?"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怎么得來的
魏晉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是王羲之,他一生中有很多創(chuàng)作,其中最為著名是蘭亭集序,被歷代帝王收藏,《蘭亭序》更是受到了眾多書法名家的贊譽,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他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后人稱之為"書圣",其作品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唐朝最為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曾經這樣評價他: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
作為一代圣君,王羲之能得到如此的評價,可見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之高。但是王羲之為何成為書圣王羲之,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讓后世如此評價他呢?
王羲之的作品能夠展現出一種淡然、平和、節(jié)欲的風格,使人感受到一種與世無爭、花開花落的意蘊。劉濤先生在論述王羲之書法藝術時說:"王羲之在漢魏張芝、鐘繇、二衛(wèi)書法成就的基礎上……在書法藝術的領域內最為完美地體現了魏晉風度,又未流于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質彬彬'和'中和'的審美理想"。
由此看來,王羲之在魏晉時代備受追捧,不僅僅是由于其藝術成就,也是因為其書法展現的文化,與儒家文化相契合。
其書風格多樣,技巧豐富,博大精深,有足夠的營養(yǎng)供后世汲取。正如熊秉明先生所言:"有嚴肅,也有飄逸;有對比,也有和諧;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則,也有自由"。
他在不同時期所寫作品的風格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晉以后歷朝歷代書家無不取法王羲之,而最終都形成了各自的風貌。
王羲芝書法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注意字和筆畫的變化,用虞世南的話說,叫做"字無常定"。唐李嗣真稱王羲之的書法"萬字不同"。
他的評論是:"元常每點多異,羲之萬字不同,后之學者,恐徒傷筋膂耳"唐蔡希綜把這種風格表述為:"每書一紙,或有重字,亦須字字意殊,故何延之云,右軍書《蘭亭》,每字皆構別體,蓋其理也"
張旭把王羲之的這個書法風格表述為"變通適懷,縱舍摯奪,咸有規(guī)矩。
王羲之的書法不僅風格多樣,技巧豐富與儒家文化相契合,而且還能展現出一種淡然、平和的風格,在王羲之身上魏晉風度的更集中體現,是其個性的率真誠實、胸無塵滓、胸次浩然,所以說,王羲之被稱為"書圣"。
查看詳情>>與“王羲之的書法究竟有多美?"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怎么得來的”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