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歷史人物 人物事件
關于劉備墓在哪里有三種說法,劉備陵墓為什么沒打開?
劉備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蜀漢政權的創(chuàng)始人,一心想要興復漢室,可惜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公元223年在白帝城病逝,歷史上對于劉備墓在哪有三種說法,一說是成都武侯祠、一說是四川彭山蓮花壩、還有就是奉節(jié),劉備墓是少數(shù)沒有被盜的名人墓,據(jù)說是因為一則傳說而讓所有盜墓者不敢動手。
劉備墓介紹:
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陵寢,甘夫人和穆皇后也先后合葬于此,為夫妻三人合葬墓?;萘炅陮嫿ㄖ烧毡?、山門、神道、寢殿、陵墓等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長180米,為圓形。
墓冢四周,圍墻環(huán)繞,現(xiàn)存磚墻為清道光五年所修,上有"漢昭烈皇帝之陵"幾個大字?;萘昃嘟褚延?780多年歷史了,史書記載未有被盜痕跡,至今也沒有被挖掘。
劉備墓在哪?
1.成都武侯祠:
《三國志》作者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也就是管理檔案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年,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后尸體由奉節(jié)運回成都后與吳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內(nèi)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筑。
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于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2.四川彭山蓮花壩:
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于劉備尸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于農(nóng)歷的四月,對于四川來說,這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
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么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尸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尸體保護技術,要使尸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
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尸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尸體,經(jīng)過長達三個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有的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薄?/p>
3.奉節(jié)(白帝城):
郭沫若1961年在奉節(jié)考察時認為: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交通很不方便,從奉節(jié)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時間,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尸體肯定會腐壞。
因此他認為,劉備墓在奉節(jié)的可能性比較大。南宋學士任淵所作《重修先主廟記》中也說,成都惠陵只是弓劍墓,不是真墓。但這一說法又和《三國志》的記載不合。
劉備墓為什么不敢開發(fā)?
我們都知道曹操死后為了不讓別人來盜他的墓設置了七十二個疑冢,而劉備怎么說也是蜀漢的開國皇帝,但是劉備墓卻十分清楚,沒有搞那些七七八八的疑冢,而幾千年來劉備墓也一直都是完好無損沒人敢動,據(jù)說是和一個傳說有關系。
在唐代有一伙盜墓者就進到了劉備墓里面,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吃驚不已,墓室內(nèi)燈火通明,劉備和關羽在下棋,而張飛則在一旁觀戰(zhàn),十幾名侍衛(wèi)站立在一旁,盜墓者立即嚇得跪在地上。
這時候劉備揮手示意侍衛(wèi)賜他們瓊漿和玉帶,盜墓者喝下瓊漿帶上玉帶就離開了劉備墓,剛一出洞口就封住了,而他們的玉帶變成毒蛇纏住腰,瓊...
查看詳情>>與“關于劉備墓在哪里有三種說法,劉備陵墓為什么沒打開?”相關的文章
劉備死后陵墓成謎,劉備陵墓到底在哪?
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據(jù)說是三國英雄劉備的埋骨之處。武侯祠是歷史上少見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惠陵兩部分組成。
惠陵在武侯祠內(nèi),占地約2000平方米。據(jù)史料載,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遺體運回了成都安葬。兩宋時有人提出質(zhì)疑:劉備真的安葬在惠陵了嗎?自古以來帝王的墳墓是盜墓賊垂涎的對象,盜挖之事時有發(fā)生。但是翻看史上的記載,惠陵從未有過被盜挖的跡象。難道真如百姓傳言,此陵墓有神仙保佑?這種說法顯然荒誕不經(jīng)。史學家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劉備根本沒有長眠于此,惠陵只是一個衣冠冢。
考證三國歷史最重要的史料《三國志》確實有劉備病死白帝城,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的記載?!度龂尽返淖髡哧悏墼?jīng)從事過檔案管理工作,任職觀閣令使,他的說法,必然是有根據(jù)的。
一些專家認為,劉備去世時正是農(nóng)歷四月,下葬時間為農(nóng)歷八月。白帝城位于重慶奉節(jié)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氣候炎熱,尸體不好保存。而且白帝城與成都有千里之遙,交通不便,即使輕身快走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到達,大軍浩浩蕩蕩扶靈前行,要走多久才能到達成都?尸體又是怎樣做好防腐工作的?以當時的科學條件,在炎熱夏季保持尸體一個月不腐幾乎是不可能的。按照這種說法,劉備很可能就地埋葬在了白帝城,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奉節(jié),而非成都。
《三國志》載,劉備與甘夫人合葬。但是,惠陵中并沒有埋葬甘夫人。史書上多有記載,說甘夫人埋葬在了奉節(jié)。這表明,很有可能劉備與甘夫人一道埋葬在了奉節(jié)。
近代,奉節(jié)城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人工隧道,初步辨認是墓道。研究人員曾經(jīng)使用超聲波進行勘察,發(fā)現(xiàn)這些隧道引向奉節(jié)人民政府大院。通過細致勘測發(fā)現(xiàn),政府大院下有兩個建筑物,一個長18米,高5米,另一個長15米,高5米。專家分析,這很有可能是劉備與甘夫人的合葬墓。
這一觀點,遭到了持惠陵說學者的否定。甘夫人去世早于劉備,《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曾向后主上書提出“宜與大行皇帝合葬”。陳壽是蜀國史官,國君陵墓如此重大的事情,又怎么會誤記?
古人重視身后事,希望去世后能永遠安眠,不被打擾,所以多隱匿葬地。尤其是修建皇陵的習俗興起前,君王的安葬地點更是難睹真容。劉備墓的真實地點,到今天依然是個謎。
與“劉備死后陵墓成謎,劉備陵墓到底在哪?”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