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你知道嗎?闔閭即位后伍子胥受到重用
公元前 522 年,費無忌向楚平王誣陷太子建意欲謀反。那時,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鎮(zhèn)守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楚平王將伍奢召回郢( yǐng )都(今湖北荊州城北)拷問,伍奢拒不承認太子謀反,并勸楚平王不要受小人蠱惑。楚平王大怒,將伍奢關進了監(jiān)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給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字子胥)寫信,說“來,吾生汝父;不來,今殺奢也!”想騙伍尚、伍子胥來郢都救父,以斬草除根。伍尚救父心切,不顧勸阻,回到郢都,與父親伍奢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跑,發(fā)誓必報此仇。他聽說太子建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往宋國,也連夜逃往宋國,并找到了太子建。不巧,當時宋國發(fā)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國君鄭定公幫他們報仇??墒青嵍ü鲇谧陨砝鏇]有答應。太子建復仇心切,竟勾結鄭國一些蓄意謀反的大臣,企圖奪取鄭定公的國君之位,不料走漏了風聲,被鄭定公殺死。伍子胥得訊后,無可奈何地帶著公子勝逃離鄭國,投奔吳國。
從鄭國去吳國要經過陳國、楚國。伍子胥和公子勝二人白天睡覺,夜晚趕路,一路風塵仆仆趕到吳楚兩國的交界昭關 ( 今安徽含山縣北)時,發(fā)現到處都張貼著伍子胥的畫像,關口的官兵對過往行人盤查極嚴,很難蒙混過關。正當伍子胥焦頭爛額之際,名醫(yī)扁鵲的弟子東皋( gāo )公依據圖像認出了伍子胥,悄悄把二人帶回家中。東皋公很同情伍子胥的遭遇,答應幫他們過昭關。東皋公每天好酒好菜招待伍子胥二人,但就是不提過關之事。伍子胥耐著性子,度日如年地等啊,等啊,轉眼七天過去了。
伍子胥實在熬不住了,他焦急地找到東皋公說:“先生,家仇國恨齊上心頭,我一刻也等不下去了,您有什么辦法幫我過昭關嗎?”東皋公說:“別急,我已經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
伍子胥見東皋公語焉不詳 ,自己又別無他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當天晚上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次日,伍子胥一照鏡子,赫然發(fā)現自己竟然一夜之間須發(fā)皆白。這時東皋公推門進來,看到伍子胥黑發(fā)變白發(fā),先是一愣,轉而哈哈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伍子胥疑惑不解,連忙向他詢問原因。東皋公說:“我前幾天已經派人去請一位跟你長得很像的朋友皇甫訥,計劃讓他扮作你,在關口制造混亂,你見機行事即可?,F在,你倒不像你啦,事情更好辦了……”
說話間,皇甫訥趕到。他依計扮成伍子胥的樣子,大模大樣地來到關口前。伍子胥和公子勝則在后面不遠處跟著。官兵們看到皇甫訥與伍子胥的畫像很像,立刻一擁而上去抓捕皇甫訥?;矢υG故作惶恐地逃跑,以吸引眾官兵去追。白發(fā)伍子胥則帶著公子勝,趁關口把守松懈之際溜了過去。
伍子胥來到吳國后,幫助公子光登上王位,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 hé lǘ )。闔閭即位后,伍子胥受到重用。后來,他率軍攻取楚國,為父兄報了仇。“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故事流傳至今。
與“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你知道嗎?闔閭即位后伍子胥受到重用”相關的文章
雍正即位的幫手,雍正依靠他為自己打了一場勝仗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庇赫熳右恢币詠砭褪且晃桓挥袪幾h的天子。到底是他“閑云野鶴”,只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辈粏柺篱g龐雜,只愿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安度一生,過著世外桃源般的“農民生活”,還是他心中潛伏計謀,曉知天下事,只裝瘋賣傻,不聞不問,或只為能夠投其所好,以退為進,讓康熙對他失去防范,最后在抓準時機,竄改密詔,坐上天子寶座?
雍正究竟是一位怎么樣的人?現在電視劇特別鐘愛清康、熙雍正這一時期的題材,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階段即是清朝走向強盛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因為在這兩位天子身上發(fā)生了太多不行思議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影視劇最講求的就是沖突,有沖突才會有看點。所以雍正朝前后的這些極具戲劇性的事件就成了小說家、網絡寫手或著名編劇手中難過的題材。
關于雍正的繼位,現在已經沒措施一一說清。所以也就有了推測的時機,所以也就有了各大電視劇的這種繼位的版本的泛起。但可以確定的是,雍正得以繼位缺少不了這一輔佐的神助推。
雍正繼位之謎
現在史學界確實對于這件事還是不能給出一個正確的謎底。這或許就是歷史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后人去尋求真相的意義。關于雍正繼位有一種說法,是說雍正竄改了密詔,康熙原本是想傳位與皇十四子胤禵,可是雍正和大臣謀害將“十”改成了“于”。顯然這一說法是不行信的,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先不說其時康熙會不會用滿文來書寫詔書的備份(究竟?jié)M清是那么的注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可光將這“十”改成“于”就不太可能。傳位于皇四子,中的“于”相當于“給”的意思,所以其時應該用的是“於”這一繁體字,而非“于”。其次,即便其時確實使用了“于”可這樣一看來,就有了語病問題了,豈非是這樣的:“傳位皇于四子”?我想應該不太可能吧。
其實雍正靠自己的能力登上皇位的可能性是比力大的。
九子奪明日的助手
雍正的智慧才智就體現在這個地方。他不爭不搶,以退為進。外貌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與世無爭的“閑云野鶴”,只愿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在自己的家里享受天倫??烧l知著雍正的心內里可是打著很好的如意算盤?;蛟S,我們會以為他陰險、腹黑。
可是在誰人年月,兄弟們都想為自己的大好前程賭一把,更況且是在武力上還輸給其他皇子的胤禛呢。
雍正的其時的做法,其實可以明白的。事實證明,雍正確實是一位好天子,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如果沒有他,或許到乾隆朝就沒有所謂的盛世情形了。
雍正的繼位可以說是靠自己實力獲得的,固然也離不開方鮑這位大臣的資助。在皇位爭奪戰(zhàn)中,除了靠自己的才氣贏得一些人的支出外,他以退為進,是一個兩面派,將自己裝成絲絕不在意皇位,實則和他的幕后團體在暗箱操作。另外,他另有一個重要的砝碼,那就是他的兒子,厥后的乾隆天子。
其時康熙正愁要立誰為儲君的時候,有一位叫方鮑的大臣站了出來,他說了三個字:“看皇孫”。這下康熙心里一下子有了謎底。這皇孫即是弘歷了??滴踉诒姸鄬O子當中最喜歡的就是弘歷,所以雍正就時常帶著雍正來給皇爺爺...
查看詳情>>與“雍正即位的幫手,雍正依靠他為自己打了一場勝仗”相關的文章
武則天即位后,做了哪幾件事延續(xù)李唐王朝?
武則天稱帝后,李唐王朝中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這位女皇帝的存在!位置坐穩(wěn)了,自然就要開始做事情了!
首先武則天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她的心中有很多理想和抱負,登上皇位只是第一步!剩下的才是施展抱負的開始!然而狄仁杰等人就是他施展抱負的依賴!
事實證明,武則天上臺以后,做了這幾件事,延續(xù)了唐朝的壽命。
第一,在政治上十分清明!!她提倡科舉,能夠破格用人.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第二、經濟得到發(fā)展。武則天重視農業(yè)生產.她繼續(xù)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qū)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yè)也在發(fā)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yè)、鑄造業(yè)和紡織業(yè)上.
第三,國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武則天執(zhí)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采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tài)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四,承上啟下,中宗懦弱局內、睿宗無心理政,雖然改了國號,但要不是武則天及時擔起政治重擔,恐怕唐朝等不到“大唐盛世”就會香消玉殞了,直到玄宗長大并能夠獨當一面時,才功成身退似的歸天西去。
所以說是武則天不小心延續(xù)了李唐王朝的壽命!
查看詳情>>與“武則天即位后,做了哪幾件事延續(xù)李唐王朝?”相關的文章
從唐太宗到唐玄宗即位這段時間里,一直紛爭不斷,可是為什么卻沒有動搖國家根基呢?
在先后送走了大唐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高祖李淵和帝國統(tǒng)治的鞏固者太宗李世民之后,高宗李顯繼位,由于其體弱多病,政權很快落入了野心勃勃又精明強干的皇后武則天之手,從此時直到玄宗李隆基登基為帝,大唐的朝政經歷了連續(xù)數十年的混亂,但是“開元盛世”的迅速成功,將大唐的國力再次推向了新的高峰。這當中,除了玄宗本人和朝臣的努力之外,還有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前持續(xù)數十年的內政混亂,并沒有動搖到王朝統(tǒng)治的基礎,即京畿之外的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和廣袤的鄉(xiāng)村,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兩個:大唐王朝頂層的制度設計和士族的崛起制衡了豪族勢力。
大唐王朝頂層的制度設計在控制整個國家地方政權方面,遵循的原則是確保地方政權具有充足的自主性,把自上而下的干擾降到最低限度。
從唐高祖時期,在全國設立了43個帶有明顯軍事性質的總管府,地位在該地區(qū)的文職之上,對境內的一切軍事、民政問題擁有最終決定權。每個總管府的管轄范圍都很大,基本上都包括了三個以上的州,其中最大的總管府所管轄的州一度達到將近40個。
唐太宗登基之后,用都督府取代了總管府來管理地方行政,將全國358個州當中的272個納入總管府的管轄范圍之內。幾年后,太宗重新將全國劃分為十個“道”,但是沒有常設機構和官員,僅僅是不定期的從京城派出官員巡察而已。
如此一來,大唐的地方政府和廣袤的鄉(xiāng)村地區(qū),與朝廷所在的京都的直接聯(lián)系基本上保持在稅收、兵役和法律三個方面,換句話說,只要確保及時繳納稅賦,服固定的勞役和兵役,再按照統(tǒng)一的大唐律法來審判,中央政府便不會干涉地方的事務。
這種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是具有極大的韌性,能應付相對較為復雜的局面,劣勢是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較為疏遠,地方主官處于歧視鏈的底層,與京官之間涇渭分明,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升遷,再加上經常有京官被貶謫流放到地方任職,更加重了地方官員被歧視的現象。
第二個原因,士族崛起制衡豪族。
隋文帝楊堅和唐高祖李淵都是關隴貴族,屬于北朝的門閥世族,擁有廣泛的人脈和超強的實力,從而能夠輕易的終結亂世,開創(chuàng)自家的王朝。而在大唐立朝之后,關隴集團依然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毫無疑問,一旦天下有事,必然會有新的家族要取而代之,于是乎,李唐皇族不得不削弱和制衡豪族來保障王朝內部的穩(wěn)定。
從高祖李淵時期就恢復了被戰(zhàn)亂中斷的科舉,太宗、高宗、武后直到玄宗朝,都在不斷的擴大科舉的規(guī)模和范圍,從而通過考試制度,從讀書人中間塑造出一個全新的“士族”,他們中的佼佼者能夠升遷到宰相的高位,位極人臣,表現優(yōu)秀的新晉士族官僚布滿整個朝廷的要害機構,從而將傳統(tǒng)的豪族勢力全面的壓制住,防止了其坐大到完全掌控朝政的程度。
由于上述兩個重要因素起作用,即便是在武則天一度采用鼓勵告密、重用酷吏的恐怖統(tǒng)治時期,壓抑的政治氣氛也僅僅局限于京師之內,而在京畿之外的廣大地區(qū),大唐王朝各項制度依然在正常運轉,確保了社會的穩(wěn)定。
與“從唐太宗到唐玄宗即位這段時間里,一直紛爭不斷,可是為什么卻沒有動搖國家根基呢?”相關的文章
孫權的幼子孫亮年幼即位,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孫亮,字子明,三國英豪孫權的幼子。孫亮早先沒機會繼承皇位,但由于大哥孫登、二哥孫慮早逝,三哥孫和被廢,四哥孫霸自盡,五哥孫奮、六哥孫休均為庶出,加上老父愛幼子,故孫亮有幸被立為太子。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四月,孫權駕崩,孫亮即位,為東吳第二任皇帝。孫亮十歲登基,此后四年,朝政相繼被輔臣諸葛恪、孫峻掌控。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孫峻病死,孫綝掌權。
孫綝是孫峻的堂弟,其“兇豎盈溢”(見《三國志》)與孫峻如出一轍。眾臣原本就對孫峻以宗室身份獨攬大權所不滿,而今,孫綝繼續(xù)憑借這種優(yōu)勢壟斷朝廷大權,繼續(xù)把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間,更引起了眾臣的強烈反感和忿恨。呂據、滕胤等其他輔政大臣瞧不起孫綝,也不想皇帝淪為傀儡,出于忠君思想和個人政治前途考慮,試圖分割孫綝的權力,防止他擅權專政,不料,遭到了孫綝的血腥鎮(zhèn)壓。
控制住局面后,孫綝自任大將軍,手握軍權,封賞黨羽,廣樹親信,更加不可一世,甚至“負貴倨傲,多行無禮”,根本不把孫亮放在眼里。對于孫綝的專權和僭越,孫亮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煎熬中隱忍度日,他在等待時機,也在考慮辦法。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四月,十五歲的孫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見《三國志》),內心也變得強大起來,一場皇帝和權臣的明爭暗斗,也隨即展開。
“綝所表奏,多見難問”,這是孫亮使出的第一招,畢竟軍權在孫綝手中,孫亮不敢冒險造次。此外,孫亮還多次拿出府藏書冊,閱覽先帝孫權時的舊事,“先帝數有特制,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先帝常常親自書寫詔書,而如今大將軍奏事,為什么只讓我簽字認可就完事了呢?言辭中,流露著對孫綝的諸多不滿。孫亮“親覽政事,多所難問”,讓孫綝感到“甚懼”(見《三國志》)。
單憑刁難、質問和怨言,并不能撼動孫綝。于是,孫亮使出第二招,“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選大將子弟年少有勇力者為之將帥?!侦对分辛曆伞?,孫亮暗養(yǎng)三千勇士,志在武力奪權,并聲稱要“欲與之俱長”(見《三國志》),一同見證勝利。然而,這些勇士“連日續(xù)夜,大小呼嗟,敗壞藏中矛戈五千余枚”(見《孫綝廢孫亮表》),孫亮操練勇士日以繼夜,動靜不小,矛戈都使壞了五千余桿,消息很快就傳到孫綝耳中,一招不慎滿盤輸。
孫綝聞訊后,知道孫亮必將有非常之舉。為求自保,狡猾的孫綝“返自鑊里(今安徽巢縣西北),遂稱疾不朝”(見《資治通鑒》),并在朱雀橋南修建房舍,自此遠離國都,不敢再入朝和孫亮見面,以防中招。此外,孫綝還讓他的弟弟威遠將軍孫據,進入蒼龍門擔任宿衛(wèi),武衛(wèi)將軍孫恩、偏將軍孫干、長水校尉孫闿,分別駐守各軍營,嚴陣以待,以防孫亮。應該說,孫亮的那三千勇士確實給孫綝造成了很大壓力。
看到孫綝變成縮頭烏龜,孫亮欲殺不能,非常懊惱,便借口朱公主枉死事件,殺掉與孫綝關系匪淺的虎林督朱熊、外部督朱損兄弟二人。孫亮此舉,是要先翦除孫綝黨羽,再除掉孫綝,孫綝“由是益懼”,二人之間的矛盾也上升...
查看詳情>>與“孫權的幼子孫亮年幼即位,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