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最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古詩翻譯(集錦二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谷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明月別枝驚鵲⑶,清風半夜鳴蟬⑷。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⑸。舊時茅店社林邊⑹,路轉(zhuǎn)溪橋忽見⑺。
注釋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調(diào)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diào)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diào)五十字,平仄兩協(xié)。后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
⑵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xiāng)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xiāng)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庇痔K軾《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眲e枝,斜枝。
⑷七八個星二句:何光遠《鑒誡錄》卷五“容易格”條:“王蜀盧侍郎延讓吟詩,多著尋常容易言語。有松門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p>
⑸鳴蟬:蟬叫聲。
⑹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⑺忽見:忽然出現(xiàn)。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查看詳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古詩翻譯及賞析
古詩鑒賞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難點,為了更好地理解古詩本身,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學習古詩中字詞的現(xiàn)代含義,更需要對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以下是好查小編帶來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翻譯及賞析,希望你喜歡。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古詩翻譯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賞析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nóng)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shù)的形象。藝術(shù)的形象的有力無力,并不在采用的情節(jié)多寡,而在那些情節(jié)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jù)點,四面伸張,伸入現(xiàn)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注釋
1.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2.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3.鳴蟬:蟬叫聲。
4.舊時:往日。
5.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6.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7.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zhèn)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F(xiàn)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