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為什么最后墨子思想?yún)s成為歷史長河的遺痕?只因為墨子的思想是平民思想
墨子是戰(zhàn)國初期的人,他和魯班也是同一時期的人。魯班是木匠,據(jù)說發(fā)明了刨子、鋸子、直角尺、墨斗。然而魯班遭到了墨子的批評。魯班做了一個木頭的小鳥,里邊裝上永動機,使這個小鳥在空中連續(xù)飛翔三天三夜不停息,自以為自己巧到了極點。墨子就教育魯班說:“你做的這個鳥,不如工人做的軸承。工人在很短的時間之內(nèi)削三寸之木作出個軸承,可以承載六百斤重壓。你制造出來的東西,要有利于人民,才叫巧,無利于人民那就叫拙!知道了嗎,所以你的飛鳥是奇技淫巧,光給富人看著玩的,全然沒有他的車軸有用!他的車軸是幫助勞動人民干活的!”
魯班被說服了,很受教育,從而他放棄了對古代飛機的深入研究,改按勞動人民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了,于是創(chuàng)造出了傻大黑粗的石碾子。
種種跡象表明,墨子出身可能是不怎么高的人,所以他創(chuàng)見了自己“尚賢”的下層人民哲學,意思就是庶人雖然出身不高,不是大家族,但一樣也有賢人,應該讓這樣的賢人主宰天下?;蛘咄硕笃浯?,組成聯(lián)合政府,讓賢人參政議政,做到“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大家族的親戚不能老壟斷著政府,要讓出一些肥缺和名額到普通階層出身的人。
墨子的這種思想,一定會得到從前春秋末期陽虎先生的擁護。
事實上,墨子這一思想在隨后的戰(zhàn)國時代確實獲得了偉大兌現(xiàn),布衣們紛紛參政,諸侯任人唯賢,以往任人唯親的大家族壟斷政府被打破。墨家也成為了“顯學”,時髦專業(yè)。甚至,真的有些國君如魏惠王、秦孝公、燕王噲真要把君位禪讓給“賢人”們。
這種“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賢人可以竄上去當政,就等于說是以“尚賢”否定了從前春秋時代的“尚貴”和“親親”。
從前春秋后期的大圣人孔子的學說中心思想,就是維護既有等級秩序的和諧,這是孔子的“一個中心”。這種等級秩序,本身指的是貴族各階層間的秩序,比如三桓不應該欺負上邊的國君。所以,孔子的思想,其前提,還是“尚貴”的,是肯定貴族的天生特殊性之后,才發(fā)的一切議論。
墨子思想和孔子思想,可以說是布衣思想和貴族思想的碰撞。
孔子出身貴族階層,凝結了貴族價值觀念,是傳統(tǒng)的儒家。墨子是戰(zhàn)國初期的人,而這個時代布衣人士開始逐漸涌入政壇,所以他的思想也很有時代特性。與墨子同一時期,走上政治舞臺的人物如樂羊、吳起,都是布衣出身,立下赫赫功勛,這和從前春秋時代世卿大夫(世襲的卿大夫)永遠領兵出征,真是有霄壤之別。
另外,墨子為了能讓布衣賢人參政和當政,不惜偽造了古史,編造出堯舜禪讓的故事,以兜售自己的“尚賢”主義。
墨子的“尚賢”,和孔子的“既有等級秩序恢復周初的和諧,君主要在上面”這一個中心,可以說是兩個時代,互相不搭界的東西,各自所談問題的重點都根本不一樣??鬃訛榱藢崿F(xiàn)自己的這一個中心,就又強調(diào)兩個基本點:禮和仁,以此來維護一個中心的實現(xiàn),即貴族等級秩序的和諧。由于墨子的核心思想和孔子基本是兩個世界,所以墨子自然也不在乎孔子的“禮”對于維護他那一個中心的意義,所以墨子就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批判了孔子的一...
查看詳情>>與“為什么最后墨子思想?yún)s成為歷史長河的遺痕?只因為墨子的思想是平民思想”相關的文章
其實墨子思想很簡單,但是為什么會沒有統(tǒng)治者去推崇呢?
其實根據(jù)各家思想學派的發(fā)展,很多人會對墨子的意思進行講解,會對墨子的思想進行懷疑,很多人說墨子和孔子本來都是同一個國籍,為什么孔子卻成為了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并且我們后人評價為萬世師表,墨子待遇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早已忘記這個人了。可是為什么兩者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并且兩個人的思想都是在當時掀起非常大的轟動,可是到了最后,墨子卻又重歸于平靜。而儒家思想?yún)s被推上了當時的正統(tǒng)地位。
說起墨子,我們必須要從他的出生和他的家學淵源來說起,首先來說,他和孔子進行大的對比,他沒有孔子一生之中享受的時間多,孔子雖然他也凄苦跟隨自己的母親,兩個人孤兒寡母,日子過得非常拮據(jù),但是不得不說孔子的父親曾經(jīng)也是一個官員。孔子畢竟也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一個人,而墨子就不一樣了,墨子的生活永遠都是惡食粗衣,并且還是胼手砥足的苦行者。所以這些生活的經(jīng)歷就融入到了墨子的學術里面,這跟他的學術也是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對比。除此之外,當時孔子是傳統(tǒng)制度的擁護者,我們都知道,孔子一直推崇當時的禮樂制度,他一直提倡恢復當時的周王朝的這種傳統(tǒng)制度。
但是墨子就不一樣了,墨子一直是推崇新的社會秩序,可以說墨子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新秩序追求者。而且我們從孔子的個人思想學說里面,會發(fā)現(xiàn)孔子從來幾乎不提軍旅的事情,但是孟子就不一樣了,他總是提一些軍旅戰(zhàn)事,可以說他就是一個著名的戰(zhàn)士。而且孔子他是一個深造的音樂家,但是墨子就覺得音樂是應當禁止的奢侈,除此之外,而且孔子他從來不談論天道,但是墨子卻一直喜歡把自己的理想托為天志。而且孔子一直提倡要遠離鬼神,但是墨子就不一樣了,他一直認為只有鬼神才是統(tǒng)治著人世間的。
而且孔子因為長時間受過比較好的教育,他就覺得做手藝是一件非常卑微的事情。墨子就是一個比較聰明的機械巧匠,他曾經(jīng)還做過一只會飛的木鳶。兩個人如此鮮明的對比,可以說兩個人的思想學術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摩擦。而且我們都知道墨子一生之中就是替一些平民百姓做主,他最堅實的后盾就是這些貧苦大眾,而且他一生之中為之努力的和自己一生之中,想要保護和堅守的人,就是這些人民。所以墨子總是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充滿了矛盾,發(fā)現(xiàn)人們的生活是非常愚昧的,而且很苦惱,并且他覺得這些文明實在沒有多少值得驕傲的地方,他覺得大部分都是一些禮儀。
而且墨子他非常鄙夷別人去殺害一個人,尤其是在侵略的戰(zhàn)爭中屠殺成千上萬的人,并且還得到國家統(tǒng)治者的獎賞,甚至被更多的人歌頌。他曾經(jīng)是你說為什么別人偷到其他人的財寶就叫著盜賊,一個國家卻去侵占別的國家,最后落掠奪了別國所有的財物,卻被評為元勛。而且墨子曾經(jīng)為很多人鳴不平,他說為什么很多的人民都要去縮衣節(jié)食,最后導致自己甚至餓死,但是那些投資者卻可以窮奢極欲的享受,這兩者之間就形成對比。
當時的墨子可以說他完完全全是從很多層面去考慮,去將社會的矛盾全部揭露出來,不得不說,墨子所揭露的這些現(xiàn)實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往往卻不被人接受,往往不被人...
查看詳情>>與“其實墨子思想很簡單,但是為什么會沒有統(tǒng)治者去推崇呢?”相關的文章
當我們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學習這幾條墨子的思想能讓你少走彎路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說。有以下幾方面: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前一句講: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一般做事很難有效應。后一句講:說話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動一般不會果斷,是個猶豫不決的人,很難把事做好。
2、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前一句講:釣魚人都是恭恭敬敬的釣魚,不是對魚恭恭敬敬,而是為了自己目的。后一句講:用蟲子作為誘餌捕鼠,不是喜愛老鼠。形容表面看起來為你好,其實不是真的為你好
墨子
3、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而之容;鏡于人,則知兇與吉。
前一句講:君子不用水來當鏡子,而是拿人來當鏡子。后一句講:用水當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容貌,而用人當鏡子則可以知道吉祥兇兆。意思是說用別人經(jīng)驗來為自己吸取教訓。
4、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意思是說:有一千輛戰(zhàn)車的國家,還不如一句誠心實意的話來的重要。
5、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前一句講:江河的水之所以浩浩蕩蕩,滾滾流淌,并非一個源頭匯集而成;后一句講:無比珍貴的皮衣,并非一只狐貍腋下的毛皮所制成。意思是說事情要做好,做一件事不夠,要堅持多做。
6、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前一句講:有力氣的人,有能力的人,幫助一下應該要幫助的人;中間一句:有財富的人,把財物分點給需要的人;后一句:有德行的人,用道義來勸導別人。意思是說能幫助就盡量幫別人,能教導盡量教導別人。
7、善無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辯于身者不立。
意思是說:善良的心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人不要強留,行為不是由本身審辨就不能樹立。
8、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意思是說:要聽聽他們說的話,再看看他們的實際行動,考察一下他們所具有的才能,謹慎地授給一定職位。
9、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
意思是說:上面的政府領導治理地方,就是要了解基層的情況再去治理。不知道下面基層的情況的人來治理,容易出亂子。就是要有正確的措施處理基層,而正確的措施來之于對下層真實情況的了解才可以。
10、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
意思是說:勤儉節(jié)約會使家庭或者地方富裕,會使國家繁榮昌盛,驕奢淫亂只圖安逸則會使家庭或者地方或者國家衰敗。
與“當我們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學習這幾條墨子的思想能讓你少走彎路”相關的文章
你知道墨子的家世背景嗎?墨子的思想主張人人平等,人人友愛
家世出身
墨子是魯山人,雖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哲學家。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jù)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妒酚洝酚涊d說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nóng)小生產(chǎn)者的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是一個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xiāng),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jīng)有過的榮光。
墨子于是開始各地游學,曾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 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tài)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 “故背周道而行夏政”。從墨子對儒家的攻訐中可以看出,兩者在愛的問題上似乎沒有什么捍格。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 匯,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yè)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 學派, 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為“顯 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 “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jié)用”、“節(jié)葬”。他認為,要根據(jù)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適合的方案。如 “國家昏亂”,就選用“尚賢”、“尚同”;國家貧弱,就選用“節(jié)用”“節(jié)葬”;等等。
墨子的學說以實用為主,缺少深厚的理論基礎,他的很多主張都是針對現(xiàn)實中的缺陷而發(fā)的,墨家這種突出的實用理性,不但使其著作存在很多前后矛盾之處,而且理論適應性很差,一旦時過境遷就失去了存在基礎。所以荀子說“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墨子的主要思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的學說,主張人人平等,人人友愛,大家要像愛自己一樣愛護其他人,國與國之間應該追求和平反對戰(zhàn)爭。統(tǒng)治者要崇尚節(jié)儉,反對鋪張的禮儀。
國家的管理者應該是賢明的人,平民與君主上下一心,遵從愛戴賢明的君主,君主要聽從底層的聲音實行仁政。墨子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天有意志,上天愛民,君主若遵循天意就...
查看詳情>>與“你知道墨子的家世背景嗎?墨子的思想主張人人平等,人人友愛”相關的文章
為什么墨子思想讓很多平民都能受益?原來他的理論基礎是廣大的勞動人民
墨子根據(jù)史料記載是戰(zhàn)國初期的人,出生平民,在當時的地位比較底下,他首先學習的是儒術,但是儒術主張者是孔子,孔子是魯國人春秋時期的他生于貴族,注重禮節(jié)主張祭祀,食物越精細越好,禮數(shù)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體現(xiàn)這件事的重要性。"墨子主張勤儉節(jié)約,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大小來行事,看清自己,找到合適自己的事情。墨子覺得儒學過于繁瑣,開創(chuàng)了墨家學說,聚眾講學,宣傳墨家理論,其弟子把他的言論撰寫成書《墨子》在為流傳。
墨子的思想傳承
墨子提出了很多理論,為后人提供了很多知識基礎我們先來說一下墨子提出的宇宙論,墨子的理論體系建立在由整體到部分的關系中,我們?nèi)祟悓儆诓糠质墙M成整體的元素,整體又是包含著部分的,兩者密不可分。墨子按后世分類屬于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在戰(zhàn)國初期是郡縣制度是有君王的,一般都信奉神,唯神主義,或者唯心主義,墨子提出樸素的唯物主義已經(jīng)突破時代的限制,思想比較超前了。
墨子在數(shù)學上也有成就,提出了很多實用的算數(shù)和測量方法,墨子說:"同長,以正相盡也。墨子提出了一倍的理論,這為以后的倍數(shù)打下了基礎。墨子提出了平行之間公垂線最短的想
法雖未實現(xiàn)但是他也算據(jù)史記最早的一人了,這個可以用于很多模型的測量還有工具的建造上。
墨子還得出了中心點等長的想法,還推出了圓。墨子在數(shù)學上的成就用在工具改良上很有幫助,可以促進工業(yè),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上層建筑來源于經(jīng)濟基礎,只有大力發(fā)展了農(nóng)業(yè),才能支持學術上的研究,墨子還提出了哲學,認為知識要從聽聞實踐把別人的知識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由原來的知識做基礎推出新的知識,然后從而得出更好的自己的理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推陳出新的想法也很先進。
墨子是古代邏輯學重要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雖然是樸素的唯物主義但是也擺脫不了上天的思想,他的思想有所矛盾,但是他覺得實踐得真理又認為是因為人勤奮所以上天賜予真理。和唯物主義有點矛盾所以他主張的是樸素唯物主義,在他那個年代還沒真正的認識到人的主動性,還有神學理論,但是墨子也看到了人的價值。墨辯是世界上三大邏輯學之一。
墨子運用大量的邏輯概念,來論證自己的思想適合當時的時政。在民國時期還用到他兼愛的思想作為民主思想的基礎,提倡友好交往,不要相互攻擊,要和平共處。
墨子時代發(fā)展
墨子之所以可以講學傳播自己的思想主要是春秋時期結束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群雄爭霸,
變法強兵,只要是思想有利于政權統(tǒng)治都是可以傳播的,墨子的思想結合了天人,沒有危害統(tǒng)治,這個時期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時期,沖擊了舊思想,個人可以講學著書,從以前只能 在官府創(chuàng)辦的學校里學習到可以到個人創(chuàng)辦的地方學習,讓更多人可以學習接受新思想,讓平民也能學習新思想,這樣思想傳播速度比較快,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xiàn),不同學派主張不同觀點,只是有的思想不適用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就會漸漸減少。
由于鐵器、農(nóng)具得到改良農(nóng)耕社會得到發(fā)展,封建奴隸井田制瓦解,郡縣制推廣,解放了大量奴隸,出現(xiàn)了很多...
查看詳情>>與“為什么墨子思想讓很多平民都能受益?原來他的理論基礎是廣大的勞動人民”相關的文章
墨子的偉大思想、匠人精神,以及甘愿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向他看齊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少不了給予民族全新的方向,指引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的思想家們。"山藏地秘,偉觀須是偉人收",在百家爭鳴的那個時代,思想家們接踵而至。有主張仁愛、禮治的儒家;有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有主張以法治國的法家等等,他們營造出了百家爭鳴的繁榮的局面。
墨子的塑像
后人們?yōu)榱苏把銮叭怂枷爰覀兊墓廨x,會按照他們生前的形象和為人們作出的貢獻,來為他們建造塑像。然而,墨子的塑像與其他的思想家們的塑像都有所不同,墨子的塑像與其他的思想家們的塑像相比尤其特立獨行。
墨子的身上穿著粗布短衣,腳下踩的是一雙草鞋,頗具有勞動者的形象特征,他的肩上還背著行囊,告訴人們這是一個風塵仆仆、心急如焚的行者,可能隨時就要踏上為民奔波的道路。墨子的手里還拄著手杖,這手杖可非比尋常,因為這手杖具有著權威的象征,它象征著墨子的思想在那個時代的地位之高。從一座塑像上,我們就可以感知到這是一位"急民所急,憂民而憂"的思想家;這是一位具有崇高的品質和極大的奉獻精神的思想家。
墨子的早年經(jīng)歷
雖然墨子的先祖是貴族出身,然而到了后代就降為了平民。所以,墨子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思想家。作為平民,日子自然要比作為貴族的辛苦很多。墨子在他的少年時代,做過牧童,也做過木匠。
或許正是早年經(jīng)歷過做木匠的生活,墨子的一生才能夠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鬼斧神工般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而這些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被十分巧妙地運用到了墨子的思想實踐當中。同時,墨子作為"一介布衣",自然也少不了和農(nóng)民群眾打交道,所以,墨子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也會應用到民眾和小生產(chǎn)者那里。
盡管作為平民,墨子享受不到先祖?zhèn)冏鳛橘F族所享受到的榮華與富貴,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要豐富自己的靈魂和思想。因此,墨子受到了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學習治國之大道,出門游歷四方、拜訪天下大師名流。
墨子早年的這些經(jīng)歷,不管是因為降為平民而去做木匠、做牧童也好,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而去接受文化教育也好,都為墨子后來的成就和為人民、為國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兼愛、非攻
墨子的思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墨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兼愛。兼愛思想又引領著非攻、尚賢、節(jié)用等思想形成了墨子整體的思想內(nèi)涵。簡單來說,兼愛,意思就是沒有了任何親屬貴賤之分的愛,每個人都能像愛父母親戚一樣地去愛身邊的每個人、甚至是陌生人;每個人都能像尊敬權貴一樣去尊敬貧賤的人。而這一思想的根本和精華,就是普遍的平等的思想,普天之下人人生而平等,沒有了富貴與貧賤的差別。
非攻,意思就是反對任何不義的戰(zhàn)爭。如果一旦有人發(fā)動了不義的戰(zhàn)爭,那么剩下的其他人都會指責他。這是一種對苦于戰(zhàn)爭而流離失所的民眾的一種體恤和憐憫,這更是一種對窮兵黷武、胡作非為的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譴責和非難。
墨子看到了下層民眾的艱難的生活和他們的不公的待遇,提出了"兼愛"...
查看詳情>>與“墨子的偉大思想、匠人精神,以及甘愿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后人向他看齊”相關的文章
墨子對自己的思想評價是什么?帶你看墨子的這幾個主要思想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nóng)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支點。
一起來看看墨子這六個主要思想,流傳至今:
1.兼愛非攻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
2.天志明鬼
所謂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
3.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
4.節(jié)用節(jié)葬
節(jié)用是墨家非常強調(diào)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于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
5.非樂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甚至有一次出行時,聽說車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馬掉頭。他認為音樂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nóng)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
6.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務于他的“兼愛”,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張“非命”。認為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
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為他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說;他也是位大愛無言的圣賢,因為他是整個中國兩千年文明歷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層勞動者和社會弱者的立場上說話的人;他在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因為他與眾多的圣賢一道,展開思想的砥礪和交鋒,共同創(chuàng)造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墨子對自己的評價是:“此仁也,義也”,謂之“天德”,謂之“天志”,謂之“圣王之道”。
查看詳情>>與“墨子對自己的思想評價是什么?帶你看墨子的這幾個主要思想”相關的文章
我們可以從墨子的思想里學到什么?其實墨子的思想并不被當時采納
看過《金光布袋戲》的人都知道,墨家在劇中是個大boss,默蒼離的算無遺策好讓人心生仰望。但戲劇終究是戲劇。歷史上的墨家沒有這么強大,也不是擅長謀術,而是擅長機關術。墨家,戰(zhàn)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chuàng)始人為墨翟,又稱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疤煜录嫦鄲邸?,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在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jīng)濟上主張強本節(jié)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diào)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俗稱魯班)相比,墨子擅長防守城池,據(jù)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
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墨家作為頂尖的十家之一,其思想在戰(zhàn)國前期還是被統(tǒng)治者欣賞的,我們也曾學過墨子與公輸班的對戰(zhàn)。但為什么戰(zhàn)國后期的墨家逐漸衰落了呢?因為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和平民的利益,特別是手工業(yè)者的利益,不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墨子主張“兼愛”要求的是平等,不分階級差別;主張“非攻”,是反對戰(zhàn)爭,“尚賢”,主張任人唯賢,反對王公貴族的任人唯親。這都觸犯了統(tǒng)治者的利益,自然要被打壓。
墨子把“事”
、“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jīng)驗、直接經(jīng)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強調(diào)感覺經(jīng)驗的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但墨子并沒有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
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認為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識是不完全的,還必須把得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整理、分析和推論,方能達到“明”知的境界。
與“我們可以從墨子的思想里學到什么?其實墨子的思想并不被當時采納”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