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i日韩国产,日韩国产欧美另类,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青青青亚洲视频

    
    

    <th id="crsrf"><progress id="crsrf"><listing id="crsrf"></listing></progress></th>

    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加注釋

    發(fā)布時間:2023-11-17
    1

    聚蚊謠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
    聚蚊謠加注釋
    聚蚊謠原文

    《聚蚊謠》是由劉禹錫所創(chuàng)作的,詩人縱橫交錯地來表現(xiàn)它們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變化有致,且便于夾敘夾議,把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加充沛和強烈。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毒畚弥{》的以為你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聚蚊謠》原文

    唐代:劉禹錫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

    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shè)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聚蚊謠》譯文

    夏夜沉沉,清靜的堂屋門窗大開,飛蚊趁著黑暗,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響。

    喧鬧聲突然而來,起初聽了吃驚,像是隆隆的雷聲從南山傳來一樣。

    蚊子喜歡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飛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聰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難于覺察提防。

    雖然我有七尺之軀,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眾,所以你能把我傷。

    天生蚊子有一定時節(jié),我不可阻遏,為了避開你的叮刺,我只好躲進蚊帳。

    等到?jīng)鲲L(fēng)吹來,在秋天的拂曉,你這細微東西就要給丹鳥吃光!

    《聚蚊謠》注釋

    沉沉:昏黑貌。蘭堂:芳潔的廳堂。廳堂的美稱。一作“閑堂”。

    伺:等待,趁著。

    嘈然:聲音雜亂貌。歘(xū):忽然。

    殷(yǐn)殷:震動聲,形容雷聲很大。南山:即終南山。

    喧騰:喧鬧沸騰。鼓舞:鼓翅飛舞。

    昧者:糊涂人。

    露華:露水。滴瀝:水下滴貌。

    利觜(zī):尖利的嘴??床坏茫嚎床磺宄?。

    芒:草木莖葉、果實上的小刺。

    遏:阻止。

    幄:帳幕,指蚊帳??锎玻喊策m的床。一說方正的床。

    清商:謂秋風(fēng)。

    羞:進獻食物。丹鳥:螢火蟲的異名。

    《聚蚊謠》賞析

    詩歌前八句集中筆墨寫蚊子的特性,活畫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惡嘴臉。首先,它們的重要特點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動,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騰鼓舞”,“伺暗”而動。詩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閑堂開”,一開始就點出時間,接著寫“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飛蚊”那種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為它們是在黑暗中活動,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別不清,而聰明者也迷惑起來。其次,它們特別善于聚眾起哄,“嘈然歘起”,其聲“殷殷若自南山來”,好像從南山傳來的隆隆的雷聲。這里用雷聲來比喻“飛蚊”聚集的鳴叫之聲,雖帶夸張,但卻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傳》中“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詩意更為含蓄、深厚。第三,它們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朧中,乘人不備,利嘴相加,給人以突然傷害。這三種特性,既是“飛蚊”的特點,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點,他們?yōu)榱似群φ钡娜?,也像“飛蚊”那樣,暗中活動,造謠惑眾,糾集起來,乘機給人以致命的中傷。詩人抓住他們與“飛蚊”的共通處,進行比喻,使他們的本性更加鮮明突出,極為清楚地暴露在讀者面前,這就比直接寫他們生動得多,有力得多。從“嘈然歘起”、“喧騰鼓舞”、“利嘴迎人”這些感情色彩很強的措語中,詩人對它們的...

    查看詳情>>
    2

    秋來原文及注釋(加翻譯)

    原文和翻譯
    秋來
    秋來帶注釋

    《秋來》是由李賀所創(chuàng)作的,詩人表面上是說鮑照,實際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秋來》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秋來》原文

    唐代:李賀

    桐風(fēng)驚心壯士苦,衰燈絡(luò)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yīng)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來》譯文

    秋風(fēng)驚人心,壯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燈里,紡織娘啼叫著催織寒衣。日后誰來讀我用竹簡寫下的這編書,不使它被蠹蟲蛀成粉屑和洞隙?這思想牽扯著,今晚我的肚腸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颼颼,像有古詩人的靈魂來慰吊。秋夜墳場上,詩鬼們誦讀著鮑氏的詩句,他們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難消。

    《秋來》注釋

    桐風(fēng):指吹過梧桐葉的秋風(fēng)。壯士:詩人自稱。

    衰燈:暗淡的燈光。絡(luò)緯:蟲名,俗稱紡織娘,因秋天季節(jié)轉(zhuǎn)涼而哀鳴,其聲似紡線。

    青簡:青竹簡。一編書:指詩人的一部詩集。竹簡書久無人讀,蠹蟲就在其中生長。

    不遣:不讓。花蟲:蛀蝕器物、書籍的蟲子。蠹(dù):蛀蝕。

    香魂吊書客:指前代詩人的魂魄來慰問詩人。書客:詩人自指。

    鮑家詩:指南朝宋鮑照的詩。鮑照曾寫過《行路難》組詩,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情。

    《秋來》賞析

    李賀流傳后世的二百多首詩中,“鬼”詩有十多首。此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從其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風(fēng)格來看,就是一首“鬼”詩。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于時光的流逝表現(xiàn)了特異的敏感,以致秋風(fēng)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墻腳邊絡(luò)緯哀鳴;那鳴聲,在詩人聽來仿佛是在織著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快到歲末了。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fā)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zhuǎn)“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說明詩人心里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luò)緯啼聲時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

    這一、二兩句是全詩的引子。一個“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籠罩以下六句。“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正面提問,下句反面補足。面對衰燈,耳聽秋聲,詩人感慨萬端,他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自己寫下的這些嘔心瀝血的詩篇,又有誰來賞識而不致讓蠹蟲白白地蛀蝕成粉末呢?”情調(diào)感傷,與首句的“苦”字相呼應(yīng)。

    五、六句緊接上面兩句的意思。詩人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無眠,深深為世無知音、英雄無主的憂憤愁思所纏繞折磨,似乎九曲回腸都要拉成直的了。詩人痛苦地思索著,思索著,在衰燈明滅之中,仿佛看到賞識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灑窗冷雨的淅瀝聲中,一位古代詩人的“香魂”前來吊問他這個“書客”來了。這兩句,詩人的心情極其沉痛,用筆又極其詭譎多姿。習(xí)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自鑄新詞,采用“腸直”的說法,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jié)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

    查看詳情>>
    3、

    小桃紅·采蓮女原文及注釋(加鑒賞)

    原文及注釋
    小桃紅·采蓮女
    小桃紅·采蓮女加鑒賞

    今天小編想和同學(xué)們一起分享的是關(guān)于元代散曲家楊果所寫的《小桃紅·采蓮女》,寫的是關(guān)于采蓮女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同學(xué)們哦。

    《小桃紅·采蓮女》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楊果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對花飲。到如今,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小桃紅·采蓮女》注釋

    ①小桃紅:越調(diào)中常用曲調(diào)。宮聲的七調(diào)叫“宮”,其余的都叫“調(diào)”,故稱調(diào)子為宮調(diào)。隋、唐的燕樂本有二十八調(diào)。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僅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diào)、小石調(diào)、般涉調(diào)、商調(diào)、商角調(diào)、雙調(diào)、越調(diào)等十二種。

    ②采蓮歌:梁武帝作樂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貢名《采蓮曲》,后代仿作者頗多。這里泛指我國南方地區(qū)婦女采蓮時唱的歌曲。

    ③蘭舟:用木蘭做的船。暈里泛指裝飾美的小船。

    ④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曲,舊時一向被認(rèn)為是亡國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⑤司馬淚痕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作《琵琶行》以自況,結(jié)句說:“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p>

    ⑥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以回文錦的被西風(fēng)吹斷,暗喻夫婦的離散?;匚脑?,是我國古代雜體詩句,回環(huán)往復(fù)讀之俱成文。相傳始于晉代的傅咸和溫嶠,但他們所作的詩皆不傳。今所見蘇蕙的《璇璣圖詩》最有名。蘇蕙是東晉前秦的女詩人。據(jù)《晉書·列女傳》說: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蘇多思之,織錦為《回文璇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p>

    ⑦蓼(liao):一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綠或淡紅色。

    小桃紅·采蓮女》鑒賞

    這兩首小令,寫采蓮女的生活和愛情,格調(diào)清新可喜。

    第一首寫采蓮女的天真活潑和對愛情的一往情深。“芡花菱葉滿秋塘,水調(diào)誰家唱?簾卷南樓日初上?!睂懬锾斓脑绯浚柍跎?,池塘里一片芡花菱葉,傳來了水調(diào)歌謠。是誰這么早就唱起了水調(diào)歌謠,聞聲尋源,原來在湖畔的南樓,一位采蓮女正迎著初升的朝日,一邊卷起竹簾,一邊信口歌唱。這三句寫湖上與湖岸風(fēng)光,有聲有畫,旖旎清爽。接下去,寫采蓮女離家下湖,“采秋香,畫船穩(wěn)去無風(fēng)浪?!焙嫔巷L(fēng)平浪靜,彩船平穩(wěn)地馳去,采蓮女在采充滿秋香的蓮子。在湖上,一面是成熟清香的蓮子,一面還有清麗的秋荷開花。采蓮女想到她心愛的情人偏愛荷花的顏色,不忍亂折,“為郎偏愛,蓮花顏色,留作鏡中妝?!辈缮徟押苫糁?,對鏡化妝,迎郎歸來時再用。這首小令,展現(xiàn)了自由活潑、矯健秀麗的采蓮女的形象,而且體驗到了她那多情細膩的心理活動。

    第二首寫采蓮女孤單寂寞的離愁。起首兩句交代采蓮女家住西湖岸上、楊柳叢中的小樓上,卻用設(shè)問句引出:“錦城何處是西湖?楊柳樓前路?!痹诓缮徟〉臉乔?,楊...

    查看詳情>>
    4

    水仙子·次韻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
    水仙子·次韻
    水仙子·次韻加注釋

    今天小編為同學(xué)們整理分享的是關(guān)于元朝著名散曲家張可久所寫的《水仙子·次韻》,同學(xué)們應(yīng)該都會好奇這一首元散曲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吧?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吧。

    《水仙子·次韻》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張可久

    蠅頭老子五千言,鶴背揚州十萬錢。白云兩袖吟魂健,賦莊生《秋水》篇,布袍寬風(fēng)月無邊。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海上神仙。

    《水仙子·次韻》譯文

    每日里用蠅頭小楷書寫《老子》五千言,腰纏萬貫身騎,兩袖白云詩興勃勃身強健。有時賦頌莊生《秋水》篇,布袍寬松眼前風(fēng)光月色美無邊。名不上那瓊林殿,夢不到那豪富的金谷園,做一個海上神仙。

    《水仙子·次韻》注釋

    ①蠅頭:小字。老子五千言:指春秋思想家老了所著《道德經(jīng)》,全書約五千字?!妒酚洝だ献恿袀鳌罚骸?老子)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谑悄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②“鶴背揚州”句:喻幻想中的財富。《商蕓小說》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話。

    ③白云兩袖:言除了天上的白云,一無所有。白云,喻潔白無瑕,纖塵不染。吟魂?。褐缸髟姷撵`感勃興,詩興濃。吟魂:作詩的靈感。

    ④賦:這里指誦讀。莊生《秋水》篇:《莊子·外篇》的一個篇名。它是以齊萬物、一死生為主旨的。

    ⑤風(fēng)月無邊:言無限美好的景色。

    ⑥瓊林殿:歡宴新及第進士的場所。瓊林:即瓊林苑,北宋時皇帝賜宴新科進士的場所,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城西。

    ⑦金谷園:晉豪富石崇的亭園,極豪華富麗,舊址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

    《水仙子·次韻》鑒賞

    作者有《朱履曲·游仙》:“題姓字《列仙后傳》,寄情懷《秋水》全篇。玲瓏花月小壺天。煮黃金還酒債,種白玉結(jié)仙緣,袖青蛇醉閬苑?!笨梢娝麑Φ兰疑畹南蛲?。本篇則是更為淋漓盡致的發(fā)露。

    起首兩句的對仗就出手不凡。在動物門、身體門、專名、數(shù)字都一絲不移的工整前提下,作者盡量拉大了兩句意象的距離,滿足了“正對為劣,反對為優(yōu)”的對仗標(biāo)準(zhǔn)。前句不明言自己細讀老子《道德經(jīng)》,而以“《老子》五千言”的蠅頭小楷代表了這一意境。這種借描敘受作用的客體來反映作用者主體的借意手法,是中國詩歌特有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如李商隱的“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風(fēng)雨》)就是一例(《寶劍篇》為唐郭元振借抒壯懷的詩作,本身并不含凄涼之意)。以下“鶴背”句則將“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故事集中于一句之中,而主旨則在于“鶴背”,表現(xiàn)出成仙得道所擁有的極度快意。兩句都作奇兀的盤空硬語,顯示了詩人倜儻不群的豪邁情興。

    “白云兩袖”是翱翔高處的夸語,卻同時也是在運用一段道家的典故。南朝齊的道人陶弘景,隱居句曲山,與白云為侶,曾作詩回答齊武帝問訊:“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倍P記載他在山中娛樂賓客,能振袖放出云氣(見《古今怪異集成·云》)。結(jié)合這一典故,全句便帶上了在肉體和精神上都離塵出世的高士韻味?!耙骰杲 保髟佡x出的是像莊子《秋水篇》那樣的至理道言;身著道家的...

    查看詳情>>
    5、

    柳枝詞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
    柳枝詞
    柳枝詞原文加注釋

    《柳枝詞》是由鄭文寶所創(chuàng)作的,為此詩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詩人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別恨。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柳枝詞》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柳枝詞》原文

    宋代: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fēng)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柳枝詞》譯文

    高高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行人與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離去。

    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fēng)吹,帶著行人遠去,滿載著離恨去到那遙遠的江南。

    《柳枝詞》注釋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畫舸(gě):即畫船。

    半酣:半醉。

    《柳枝詞》賞析

    該詩首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xiàn)的是一個“等”字?!巴ねぁ倍嘤脕硇稳莨媚镏鐥l、靚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作者的構(gòu)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賓語,與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手法相同,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按禾丁被美畎椎摹疤一ㄌ端钋С摺?,用筆老到,布局精巧。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yīng),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因為“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因此,首聯(lián)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

    “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續(xù),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也就是將要離開家鄉(xiāng)的人。在船將發(fā)未發(fā)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做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創(chuàng)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場面,而下句轉(zhuǎn)入離別,出現(xiàn)心理的反差,離別的黯然銷魂的意況隱現(xiàn)在句中。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別。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不管風(fēng)風(fēng)雨雨,行人終將離去,畫船帶走的只是離愁別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xiàn)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

    最后一句“載將離恨過江南”將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也不寫行人的離恨,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zhuǎn)折,加深了意境。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態(tài)想象成實在的物質(zhì),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就更為奇妙。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別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可用船來載,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xiàn)了心中的凄苦,為人所稱道。這一手法為后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復(fù)的。

    《柳枝詞》這一題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所以寫柳也多與敘別相聯(lián)系。詩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著楊柳。其實此詩中心不在詠柳,而在詠別。

    如何把無形的別情直觀可感地寫出來,這首詩的構(gòu)思有...

    查看詳情>>
    6、

    閨情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閨情閨情原文及翻譯

    《閨情》是由李端所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的首句點明背景時間,次句寫室內(nèi)景色氛圍,烘托了閨中思婦徹夜難眠的深層心態(tài)。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閨情》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閨情》原文

    唐代: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閨情》譯文

    月亮將落,晨星稀疏,天快要明了,閨房內(nèi)孤燈閃爍,女主人還在輾轉(zhuǎn)反側(cè)。

    披起衣服走到門前急切探看,惱恨那報喜的鵲聲把人欺騙。

    《閨情》注釋

    夢難成:指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眠。

    不忿(fèn):不滿、惱恨。一作“不問”。

    鵲喜聲:古人認(rèn)為鵲聲能預(yù)報喜事。

    《閨情》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點明背景時間,次句寫室內(nèi)景色氛圍,烘托了閨中思婦徹夜難眠的深層心態(tài)。三、四句刻畫了婦人出門張望后失望的神態(tài),表達了婦人急切盼夫歸來的情懷。全詩語句輕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描述環(huán)境并敘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出了這首詩的整體氛圍。月落星稀,月亮已經(jīng)快要不見了,天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這樣的夜色并非心曠神怡,卻有著一種揮之不盡的憂愁和傷感。然后詩人將視角由窗外逐漸移向窗內(nèi),一盞孤燈和不能入眠的女主人公兀自相對。詩人并未直接訴說女主人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纏綿,而是從側(cè)面描寫“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及女子深夜不眠的場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肮聼簟保f明了眾人皆睡而女子獨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肮隆弊指菍ε庸录诺男木称鸬搅松羁痰陌凳咀饔?。

    上面的兩句可謂靜之極矣。萬篇俱寂,眾人都沉醉在夢鄉(xiāng)之中,只有一個滿懷心事的女子獨自醒著。到了第三句,寫了一個動靜之間的轉(zhuǎn)折:女子起身張望動作?!安环蕹瘉睐o喜聲”,原來,是黎明時分勤快的喜鵲飛到門前樹枝上,那聲音讓女子誤以為是郎君歸來。一剎那的驚喜隨即轉(zhuǎn)為惱恨,因此對喜鵲“不忿”起來。不忿,是一個十分口語化的詞,女子那一刻的惱恨是沒來得及掩飾、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因此用口語來表現(xiàn),就比雕琢過的書面語更傳神、更貼切。在這一瞬間仿佛能看到女子皺起的眉頭,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實,這罪過不是喜鵲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鵲讓自己空歡喜一場,實際上是對遲遲不歸的郎君的癡怨,對自己獨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氣惱。儒家傳統(tǒng)的詩教講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溫柔敦厚”之旨。此詩這種表里兩面的寫法,恰是這種旨趣。

    這首詩借助景物和氛圍來暗示情緒,使得情緒的幽深緩緩展開。前兩句用有著一致意味的意象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后兩句用人物動作和心理的描畫,使得詩意活動了起來,由“靜”而“動”,再轉(zhuǎn)入“靜”,在結(jié)構(gòu)和意蘊上都起了波折,有了變化,整首詩就此生動完整起來,添了許多“生氣”。

    詩人用清新樸實的語言,把一個閨中少婦急切盼望丈夫歸來的情景,描寫得含蓄細膩,楚楚動人,令讀者讀了之后,自然對她產(chǎn)生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尾句不僅帶著口語色彩,充滿生活氣息,而且在簡潔明快中包容著豐富的情韻。詩人...

    查看詳情>>
    7、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原文及翻譯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詩人通過注重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tài)乃至生活環(huán)境,影射諷刺現(xiàn)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guān)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犊谔枀峭趺廊税胱怼疯b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原文

    唐代:李白

    風(fēng)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譯文

    微風(fēng)吹動著荷花,送來滿殿清香,姑蘇臺上可見擺宴的吳王。

    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嬌軟無力,微笑地倚坐在東窗下的白玉床。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注釋

    “口號”即“口占”。

    吳王,即吳王李葹,時任廬江太守。

    姑蘇臺:吳王起姑蘇臺,五年乃成,其下有斗雞坡、定狗塘、百花洲、采香徑諾勝跡?!洞笃接[》卷二百三十六引《述異記》:“吳王夫差筑姑蘇臺,三年乃成,周環(huán)詰屈,橫亙五里,崇飾土木,殫耗人力。宮妓千人,又別立春宵宮,為長夜飲。造千石酒鐘,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龍舟,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戲?!币姡阂蛔鳌把纭?。

    嬌無力:半醉而舞,雖嬌而無力也。

    “笑”字合“嬌”字?!耙小弊趾稀盁o力”字。倚床獻笑,曲形要寵之態(tài)也。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賞析

    詩人通過注重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tài)乃至生活環(huán)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xiàn)實的不滿,提醒唐玄宗不要國事益非、誅逐忠良、濫事征伐,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guān)懷。全詩輕快流轉(zhuǎn),風(fēng)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不同于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

    “風(fēng)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宴吳王”此敘景起興:荷花雖香,因風(fēng)而獻媚于水殿,描繪出一幅微風(fēng)吹動荷花、清香充溢滿殿的景致,詩人因望見“姑蘇臺”而托言感懷吳王??梢?,裘馬輕狂、狂歌痛飲的詩人,意趣高遠、超曠灑脫。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意指西施酒后帶著醉意跳了幾回舞后,嬌柔無力地微笑著倚坐在東窗下鑲嵌著白色玉石的椅子上。詩人把西子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的形象描繪得細致入微,表現(xiàn)出美人名士、佳人才子的你情我濃、二廂情愿,在開放的唐朝盡舒風(fēng)云之色。

    西施原是越溪之畔的浣紗女,出身貧寒,明代的《苧蘿志·西子傳》就曾這樣描述:“父鬻薪,母浣紗?!彼居欣碛蛇x擇一種幸福平淡的生活方式,但她身處吳越接連不斷戰(zhàn)亂之中,而她的情人范蠡又是越王勾踐的得力謀士,在所謂的“國家大義”面前,西施不得不作出一個極其與人性相違背的選擇,遠離范蠡,被勾踐送到吳國,從而誘使吳王夫差荒淫無度,慵理國事,從此“風(fēng)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宴吳王”。最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滅吳計劃得以實現(xiàn)。

    此詩表現(xiàn)形式輕快流轉(zhuǎn),風(fēng)格率直、大膽、熱烈、活潑,不同于柔靡無力、怨而有傷的宮怨詩。詩人通過注重描寫西施的容貌、舉止(笑倚、醉舞)、情態(tài)乃至生活環(huán)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嬪妃的生活情趣,實則以借古鑒今為警戒,影射諷刺現(xiàn)實的不滿,提...

    查看詳情>>
    8、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原文及翻譯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云暖曖的黃昏,季節(jié)是秋冬之交。

    原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抖抨栯s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焙髞?,《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jù)《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 毛 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謝眺《秋夜》詩:“夜夜空佇立。”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shè)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闭f明當(dāng)時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案币蛔鳌斑B”。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云暖曖的黃昏,季節(jié)是秋冬之交。開頭兩句為遠景,“平林漠漠煙如織”便傳達出一種空寞惆悵的情緒,它起到籠罩全篇的作用。如煙如織,扯也扯不開,割也割不斷。就連那遠處碧綠的山色也使人著惱,叫人傷感。這似乎是靜態(tài)的寫生,是一種冷色的畫面,但靜態(tài)之中又夾雜著主觀的感受,給人一種潛在的騷動感,撩人意緒。接著,這種騷動感由潛在到表面化了。“暝色”句為近景,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一個“入”字使整個畫面波動起來,由遠及近、由潛在到表面化??雌饋硎强陀^景物感染了其人,實際上是此人內(nèi)心感受在不斷深化。至“有人樓上愁”句,這個由客觀到主觀、由物到人的過渡完成了。這個“愁”字把整個上片惆悵空寞的情緒全部綰結(jié)在一起,同時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承上啟下,臻于絕妙。

    下片立足于主觀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翱铡币彩巧掀串嫷木拔锔腥鞠碌谋厝唤Y(jié)果。主觀情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

    查看詳情>>
    9、

    宮中調(diào)笑·團扇翻譯及原文加注釋

    宮中調(diào)笑·團扇
    宮中調(diào)笑·團扇翻譯及原文
    翻譯及原文加注釋

    王建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fēng)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譯文

    團扇,團扇,宮中的美人病后用它來遮面。

    抱病三年,容顏憔悴,再沒有誰同她商量管弦!

    管弦,管弦,無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陽殿的道路阻斷。

    原文

    唐代:王建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fù)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注釋

    調(diào)笑令:詞牌名,此調(diào)亦即《宮中調(diào)笑》(又稱《轉(zhuǎn)應(yīng)曲》。黃升云:“王仲初(王建字仲初)以宮詞百首著名,《三臺令》、《轉(zhuǎn)應(yīng)曲》,其余技也?!贝嗽~即屬“宮詞”之余。詞調(diào)本以“轉(zhuǎn)應(yīng)”為特點,凡三換韻,仄平仄間換;而此詞內(nèi)容上亦多轉(zhuǎn)折照應(yīng),大體一韻為一層次。

    團扇:圓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時常用以遮面。

    管弦:用絲竹做的樂器,如琴、簫、笛。

    昭陽:昭陽殿,借指皇帝和寵妃享樂之地。

    賞析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币栽伾绕鹋d,同時繪出一幅妍妙的宮中仕女圖?!靶铝妖R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如明月?!?班婕妤《怨歌行》)美的團扇,是美人的襯托。人的處表美當(dāng)與健康分不開,但在封建時代,士大夫的審美觀卻是:西子捧心則更添妍姿。詞起首寫美人病來,自慚色減,以扇遮面,而紈扇與玉顏掩映,反有“因病致妍”之妙。如此寫人,方為傳神;如此詠物,方覺生動。倘如說“病態(tài)美”于今天的讀者已經(jīng)隔膜,那也無關(guān)緊要,因為全詞的旨趣并不在此。作者最多不過是借此表明一種“紅顏未老恩先斷”的感慨罷了。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fù)商量管弦!”“玉顏憔悴”上應(yīng)“美人病來”,卻從詠物及人的外部動態(tài)過渡到寫人物的命運和內(nèi)心活動,轉(zhuǎn)折中詞意便深入一層。從下句的“復(fù)”字可會出,“三年”前美人曾有人與同“商量管弦”,以歌笑管領(lǐng)春風(fēng),而這一切已一去不復(fù)返??梢娒廊说摹安 狈浅2。耸敲\打擊所致,是由承恩到失寵的結(jié)果?!坝耦併俱踩辍?,其中包含多少痛苦與辛酸?!罢l復(fù)商量管弦!”將一腔幽怨通過感嘆句表出。誰,有誰,也即“沒有誰”。冷落三年之久,其為無人顧問,言下自明,語意中狀出一種黯然神傷、獨自嘆息的情態(tài)。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秉c明宮怨之意?!罢殃枴?,漢殿名,為漢成帝趙昭儀所居,用來指得寵的所在?!罢殃柭窋唷奔础熬鳌币褦?,不直言這是因為君王喜新厭舊所致,而托言是春草萋萋遮斷通往昭陽之路,含怨于不怨,尤婉曲有味。這從昭陽殿那邊隱約傳來的歌吹之聲,會勾起久已不復(fù)有人“商量管弦”的宮人多深的惆悵,是不言面喻的。于是,“團扇”的興義立見,它暗用了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詩意,即以“秋扇見棄”暗示“恩情中道絕”。則所謂“美人病來遮面”亦不僅是自慚形穢而已,其中頗含“且將疇扇共徘徊”(王昌齡《長信秋詞》)的感慨,見物我同情。這又是首尾轉(zhuǎn)應(yīng)了。

    本來“弦管”的疊語按律只為上句末二字“管弦”倒文重疊詠嘆,不必具實義。此詞用來卻能化虛為實,使二疊語大有助于意境的深化和詞意的豐富。...

    查看詳情>>
    10、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這首詞寫在元軍攻破臨安之后,表達了作者的亡國之痛與故國之愛的感情。

    原文

    宋代: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zhuǎn)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fēng)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譯文

    欲送春天歸去,可是整個人間沒有春的歸路??諕熘那锴е?,芳草連著天空的遠處。哪里刮來的風(fēng)沙,昏暗籠罩著南浦。心如亂麻,說不清是怎樣的痛苦,徒自憶念著流落海崖的人們,如同無著無落四處飄飛的柳絮。一陣亂鴉過后,斗轉(zhuǎn)星移,時移事去,帝城中荒涼凄寂。再也看不見來時試燈的熱鬧繁麗。

    春已歸去,誰最憂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鴻雁,沉落在荒僻的邊土。梁間的棲燕沒有故主,杜鵑悲切的蹄聲里,荒宮廢苑迎來昏暮。那珍貴的玉樹長埋泥土,那金銅仙人的承露盤中,盛滿如淚的清露。在他被遷走離開咸陽時,不忍遠離二頻頻回顧。那令人哀傷的黃昏時分,怎樣才能捱得過去!

    春天啊,你此次歸去,是否還能回到這里?我像江淹一樣怨恨離別,像庾信一樣寫下愁賦得語句。蘇堤上,天天都是凄風(fēng)苦雨。嘆惜故國的美好時光,只能在夢境中再去游歷。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記住。人生流落到這種情形,只能在深夜里,與兒子相對話語。

    注釋

    海門:今江蘇省南通市東,宋初,犯死罪獲貸者,配隸于此。

    斗轉(zhuǎn)城荒:指轉(zhuǎn)眼間南宋都城臨安變成一座荒城。

    箭雁:中箭而墜逝的大雁。

    沉邊:去而不回,消失于邊塞。

    梁燕:指亡國后的臣民。

    長門:指宋帝宮闕。

    江令:江淹被降為建安吳興令,世稱江令。有《別賦》。

    庾信:南北朝時詩人。

    蘇堤:西湖長堤,蘇軾守杭州時所筑。

    孺子:辰翁有子名將孫,也善作詞。

    賞析

    這首詞共三闋。上闋由“送春去”開頭,“人間無路”極寫辛酸悲咽。“斗轉(zhuǎn)城荒”訴說臨安陷落,“不見來時試燈處”尤有深意。中闋由“春去誰最苦”的設(shè)問,講述宋亡而愛國軍民最為痛苦的事實?!八涂蛯一仡櫋睜顚懰螌m室被擄掠的凄慘境遇。下闋由“春去尚來否”的設(shè)問,暗示宋朝大勢已去,恢復(fù)無望。全詞凄絕哀怨,寄托很深。

    《蘭陵王》是詞中的長調(diào),共分三段。第一段寫臨安失陷后的衰敗景象及詞人的感受?!按喝ト碎g無路”是全詞的主題句,詞中各段發(fā)端,均以“春去”領(lǐng)起,并圍繞這一中心從不同方面加以發(fā)揮。“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用對比手法寫出臨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畫面,“芳草”、“秋千”,寫出元軍陷城前的景況。“芳草”,又暗喻送別。這首詞的“芳草”卻不是隱喻一般的離情,而是送別一個朝代,漢家王朝倉皇南奔,故國何在?凄苦之情,怎能自己。“風(fēng)沙暗南浦”,則意味著元軍攻陷臨安后的摧殘踐踏,又象征著南逃群臣們的危厄前景?!澳掀帧北局阜謩e之地,此處卻暗指南宋故土,補充了“春去人間無路”“慢憶海門...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