熮是什么意思
熮字基本解釋
-
1.烈:“味辛而不~。”
2.燒。
3.【hao86.com好查】爛。
熮字康熙字典
熮【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集韻》力久切,音柳?!墩f(shuō)文》火貌。
又《玉篇》燒也,爛也。
又《唐韻》烙蕭切《集韻》《韻會(huì)》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義同?!墩f(shuō)文》逸周書曰:味辛而不熮。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
又力弔切,音料。義同。
熮字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熮【卷十】【火部】
火皃。從火翏聲。《逸周書》曰:“味辛而不熮?!甭迨捛?/p>
說(shuō)文解字注
(熮)火皃。從火。翏聲。烙蕭切。古音在三部。逸周書曰。味辛而不熮。逸字衍。當(dāng)刪。九經(jīng)字樣引無(wú)逸字??勺C。周書葢七十一篇之周書。今本未見有此句。呂覽本味篇曰。辛而不烈。周書作不熮。字異義同。方言注曰。癆、瘌皆辛螫也。按此等字皆雙聲同義。而癆爲(wèi)尤近。
熮的字形對(du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