胔是什么意思
胔字基本解釋
(名)〈(好查hao86.com)文〉人或禽獸帶有腐肉的尸骨;尸體。
胔字詳細解釋
名詞
腐爛的肉
掩胳埋胔。——《禮記》。鄭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p>
胔字康熙字典
胔【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疾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漬。《說文》鳥獸殘骨曰骴,可惡也?!抖Y·月令》掩骼埋胔。《註》肉腐曰胔?!肚皾h·陳湯傳》埋胔?!对]》有肉曰胔。
又《廣韻》疾移切《集韻》才支切,音疵。《廣韻》人子腸名。
又水族之名?!蹲笏肌嵌假x》摸蝳蝐,捫胔蠵。
又《集韻》牆之切,音慈。水腸謂之胔。《淮南子·說山訓(xùn)》海水雖大,不受胔芥?!夺屛摹访h,音慈。
又《五音集韻》秦昔切,音籍。病也,瘦也。
又《五音集韻》疾二切,音自。骨有肉也?!都崱繁咀黧d。亦作髊?殐。或書作。
胔的方言集匯
◎ 粵語:ci1 zi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zih1 [臺灣四縣腔] zih5 cih5 [海陸豐腔] zih5 ci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