縶是什么意思
縶字基本解釋
(1)〈書〉
(2)(動)拴;捆。
(3)(動)【好查hao86.com】拘禁。
(4)(名)馬韁繩。
縶字詳細(xì)解釋
動詞
(1) (會意。從糸(
),執(zhí)聲。本義:系絆馬足。絆)(2) 同本義
縶之維之。——《詩·小雅·白駒》。又傳:“絆也”。
軒冕誠可慕,所憂在縶維?!f應(yīng)物《洛都游寓》
(3) 又如:縶韁(系縛韁繩);縶維(喻挽留人才)
(4) 拘禁;束縛
南冠而縶者誰也?——《左傳·成公九年》
(5) 又如:縶拘(束縛,拘絆);縶囚(囚犯);縶縛(捆綁;拘捕)
名詞
(1) 拴住馬足的繩索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詩·周頌·有客》
執(zhí)縶馬前?!蹲髠鳌こ晒辍?/p>
(2) 又如:縶維(系馬的繩索。引申為束縛)
縶字康熙字典
縶【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集韻》《韻會》陟立切,音執(zhí)?!队衿房|也,相縶也,連也?!额惼防M也。《詩·小雅》縶之維之?!秱鳌房{,絆也?!抖Y·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
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对]》縶,拘執(zhí)。
又《韻補(bǔ)》質(zhì)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縶的方言集匯
◎ 粵語:z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