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查造句欄目為您提供2024年的進士的造句相關內(nèi)容,本欄目原創(chuàng)編輯和精選收集了195條進士的造句一二年級例句供您參考,同時也為您推薦了進士的解釋(永遠地;無例外地)、近反義詞和組詞。
進士造句
- 1、唐代元和年間的著名詩人施肩吾和趙嘏,本是同年及第的進士,但文人互輕,兩個人誰也不服氣誰,經(jīng)常明爭暗斗,爭長論短,有時候弄得大家很不愉快。
- 2、進士科也是???,考取更難,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 3、厲玄,登太和二年進士第,官終侍御史。姚合同時人。詩五首。
- 4、就這樣,兩人結(jié)婚了,男人勤勞耕作,女人用心持家,后來他們生了五個兒子,并送他們讀書,五個兒子都考上進士,其中有一個做到丞相,一個作了大將軍,他們這叫五子登科。
- 5、潘存實,字鎮(zhèn)之,漳浦人。元和十三年進士第,仕至戶部侍郎。詩一首。
- 6、泰寧為宋哲宗賜名,取意泰平安寧,這里自古崇文尚德之風,北宋時期曾經(jīng)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輝煌,有“漢唐古鎮(zhèn),兩宋名城”。
- 7、進入翰林院,才有入閣拜相的可能;其他進士可以擔任地方官、六部官員或監(jiān)察官;舉人出身就只能從教諭等低品級的小官做起。
- 8、這位楊爺進士出身,工筆札,有口辯,在崇禎帝面前朗朗開言,天文地理五行兵書無所不通,確實唬住了皇帝。
- 9、明清實行科舉制度,殿試后,將寫有中進士者姓名的黃榜,接出午門,在鼓樂儀仗引導下,經(jīng)天安門,東轉(zhuǎn)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建的龍篷內(nèi)。
- 10、周一《玉堂春》,周二《二進宮》,周三《三對面》,周四《四進士》,周五《五典坡》。一周好戲連臺,祝福你周末愉快自導自演《豬八戒背媳婦》。
- 11、葉泰,字道亨,號雨湖,昆明人,正德十六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嘉靖初起為光祿寺丞,擢工部郎中,致仕不出。
- 12、他常想推賢進士,讓朝廷得幾個律令人才。
- 13、吉水人,明宣德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 14、等到一個小進士熬到八府巡按,沒有二十年也要十年時間,蘇三早就化成灰了。
- 15、“富陽素有‘造紙之鄉(xiāng)’的美稱,‘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富陽傳統(tǒng)竹紙——元書紙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
- 16、如今我僥幸得中進士,剛赴縣令任上,正是容易意氣飛揚、頭腦發(fā)飄之時。
- 17、老祠內(nèi)還保留有“進士”、“武魁”的牌匾,其中一方“秀拔天池”的大匾,正是廣東巡撫部院為清朝嘉慶二十年該村考出的監(jiān)元第一名張錦元所立。
- 18、陳碧娘的丈夫姓許名漢青,福建晉江東石人,是唐德宗壬午科進士擢遷兵部尚書郎許稷的裔孫,中進士后授為文信郎。
- 19、進士作為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是舉業(yè)的終點,又是仕途的起點。
- 20、第一個,自然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眉州眉山人,科舉進士,以詩、書、畫名標青史的大文豪,幾度宦海沉浮,仍舊保持著豪邁灑脫的風度。
- 21、播,天寶中舉進士,補校書郎,累授萬年縣丞、武功令、殿中侍御史、刑部員外郎、萬年令。
- 22、承安進士,歷任州錄事、縣令、國史編修官、翰林直學士。
- 23、茲有一等武毅云國公嫡子云錚,宇量凝邈,志識明劭,雅量高致,才比子建,著特旨殊賜今科頭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欽賜!
- 24、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 25、京都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箋名紙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
- 26、江蘇省常熟人,清代書畫家、詩人,性孝友,負才略,工詩文,善繪事,康熙十二年進士及第,有《莘田詩文集》傳世。
- 27、李彥密,進士,官卞梁路郾城縣尹。
- 28、郝天挺少年早慧,即以善作詞賦著稱,因早衰多疾,厭倦科舉功名,以后雖曾得中進士,兩次參加廷試,當了太學生,但無意于仕途。
- 29、于是,胡恩真的按小白狐所授學習,很快突飛猛進,當科便蟾宮折桂,進士及第了。
- 30、乾隆三十二年,進士及第的天津前賢吳念湖,一生喜詞曲,即使在知府任上,也“嘗酒后耳熱,偕二三友人演南北二劇”。
- 31、高祖程祖潤是道光進士,入川為官,詩書出眾,與時任四川學臺的何紹基常有詩書往來。
- 32、元和元年登進士第,為皇太子僚屬。
- 33、在考試程序方面,唐代省試中逐步建立了進士、明經(jīng)等常科科目三場考試制度,從技術層面避免前場落第再參加后場考試等舞弊行為。
- 34、父親薛湘千辛萬苦,人到中年才考中進士,成為府學教授,他以“學有根柢,則枝葉自茂”教導孩子。
- 35、他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
- 36、張家是典型的書香世家,他爺爺與現(xiàn)在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是同榜好友,都是甲辰年進士,感情很好。
- 37、第三甲的進士賜同進士出身,被稱為同進士或三甲進士,在進士里級別最低。
- 38、子圖、陶、韜,三人皆登進士,揚歷清顯。
- 39、壬戌科是春闈,中了壬戌科,自然就是進士出身。
- 40、章八元,睦州桐廬人,登大歷六年進士第。貞元中,調(diào)句容主簿卒。詩一卷,今存六首。
- 41、大歷中,隴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進士擢第。
- 42、書生周一談,從中進士而得任縣令,恰逢天下大亂的變革大潮,幾經(jīng)波折,官至天下督招討大元帥,后又被封為相國大將軍,然而他的死期也已不遠。
- 43、二甲若干名,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
- 44、,使選官的終決權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讓進士們對皇帝終生感恩戴德,情愿做牛做馬,效忠前后。
- 45、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孫女、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 46、若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神,而愈撰碑以實之;李賀父名晉,不應進士,而愈為賀作《諱辨》,令舉進士;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
- 47、崔亙,開元二十四年登進士第。詩一首。
- 48、最高一級考試是“殿試”,也叫“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考策問,考中者統(tǒng)稱“進士”。
- 49、當時有兩個知名的女將軍,一個是沈云英,她出身武職世家,父親沈至緒是武進士。
- 50、嗚呼,此乃吾家不櫛進士也,嘆爾何不生為男子。
- 51、李瑯以前寫穿唐文那會曾查閱過一些資料,記得大唐天寶四年乙酉科進士試題,就跟這個題材基本相同。
- 52、為了中舉人、考進士,被皇家選中,繼而成為官員,但錄取名額實在有限。
- 53、這本書的作者,是廣東信宜縣的進士李崇忠,他曾在四川做過小官,雖然沒什么宦跡,卻很擅長科舉文章寫作。
- 54、章鴻雁,字漸甫,號南國先生,福建建甌人,隆興元年進士,人稱章武夷,與左唯湘并稱靖國年間中興兩大名臣。
- 55、與其出一個斫消元氣的進士,不如出一個培養(yǎng)陰鷙的通儒。
- 56、考中進士的白居易到京畿周至縣做縣尉,對上級不卑不亢,對草民細民比較體恤。
- 57、萇印昌對文化的執(zhí)著,對他的后代影響深遠,他的兒子萇楚裳、萇楚霖都是秀才,五個孫子也都成為秀才,曾孫萇仕周考中進士。
- 58、這份康熙年間的報紙公布了三年才有一期的進士題名錄,報紙上清晰可見金榜題名的名單。
- 59、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是遣唐留學生,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常與唐代詩人王維、李白等交往。
- 60、王鑒,貞元十六年登進士第。詩一首。
- 61、大學堂的仕學館、進士館和譯學館等機構(gòu)中,法學教育幾乎占到主導地位。
- 62、??频目颇坑忻鹘?jīng)、進士、明法、明字、明算、道舉科等五十多種,可謂包羅萬象。
- 63、陳介石先生是溫州瑞安縣人,出身平民,中過舉人、進士。
- 64、第一、二甲賜進士及第,第三、四甲賜進士出身,第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 65、個山綮公……少為進士業(yè),試輒冠其儕偶,里中耆碩,莫不噪然稱之。
- 66、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梁之中,進士出身的占了絕大多數(shù)。 haO86.com
- 67、兩年后,俞先生在京師鄉(xiāng)試中登科,轉(zhuǎn)年中了進士。
- 68、時進士益相習為奇僻,鉤章棘句,浸失渾淳。
- 69、這一類新進士人“重詞賦而不重經(jīng)學,尚才華而不尚禮法”。
- 70、要知道,每三年一次的春闈,總共才錄取進士五十人。
- 71、‘十年不第進士,則勿謂吾兒,吾亦不謂有兒往矣’……臣佩服嚴訓,不敢弭忘。
- 72、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 73、賞進士擢第,楚兗公象先之孫,皆名家,有士林之譽;一朝以無罪受戮,郡中股栗,天下冤嘆之。
- 74、第三甲人數(shù)最多賜同進士出身。
- 75、明清時期,徽州考中的進士數(shù)量之多,為他郡所不及,這是徽州區(qū)域一個較為突出的人文現(xiàn)象。
- 76、兄弟兩人同朝中進士在當時是十分難得的。
- 77、清代進士從入仕到遷轉(zhuǎn)的整個經(jīng)歷,說明了仕歷的優(yōu)越性。
- 78、《當年的進士居》這是古代的大官人家。
- 79、劉庭式在沒有考取進士之前,曾經(jīng)認識本鄉(xiāng)里的一位民家女子,并確定了婚姻關系。
- 80、明清時期山東進士的研究,在學界并不是很多。
- 81、在一般讀書人看來,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因為高中進士就能平步青云,享受榮華富貴。
- 82、在中國古代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種類中,進士家庭是一個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尤其是唐代。
- 83、唐代進士家庭的精神生活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休閑娛樂、宗教信仰等三個方面。
- 84、王濯,大歷九年進士第。詩一首。
- 85、張良器,會昌進士第。詩一首。
- 86、從文化轉(zhuǎn)換來說,中唐詞是進士文化中的“中隱”思想和享樂意識的體現(xiàn)。
- 87、明清兩朝的翰林基本都是從進士中選拔出來的知識階層中的精英。
- 88、唐初進士科只試對策,唐高宗晚年形成帖經(jīng)、雜文、對策三場。4000877588.com.cn/zaoJu/
- 89、范傳質(zhì),元和進士第。詩一首。
- 90、文章的第五部分闡明了唐代進士家庭的歷史地位。
- 91、黎逢,登大歷十二年進士第。詩二首。
- 92、高弁,貞元十二年進士第。詩一首。
- 93、陳九流,貞元中進士。詩一首。
- 94、立于北京孔廟內(nèi)、鐫刻有清朝全部進士姓名及甲第、籍貫的進士題名碑,是清朝重要的科舉文獻。
- 95、王諲,登開元進士第,官右補闕。詩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