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注解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背景
這首詩寫于韋應(yīng)物離開廣陵(今江蘇揚州)回洛陽去的途中。韋應(yīng)物曾客游廣陵,元大是他在廣陵的朋友,詩中用“親愛”相稱,可見彼此感情頗深。公元763年,韋氏被任命為洛陽丞,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時候,對元大校書非常懷念,于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賞析
這是離別時寫給好友抒發(fā)離情的一首詩。詩人與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還能望見廣陵城外的樹和還能聽到寺廟鐘聲的時候,就想起要寫詩寄給元大了。 前四句寫離情“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痹娙伺c朋友分離,感到很悲傷。詩中以“親愛”二字相稱,可見彼此友誼很深,一旦分別,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終于啟行了,一會便飄蕩在迷茫的煙霧之中,友人的身影雖已消失,詩人還不停地回望廣陵城。正在這時,詩人忽然聽到廣陵寺廟里的鐘聲,從朦朧的煙樹中隱隱傳來,他的心情更覺難過。 后四句抒發(fā)感慨“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詩人望著滾滾東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嘆道:“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分別容易重逢難,這后會之期就難以預料了。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寬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謂:自己的身世飄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給流水帶走,要么在風浪里打轉(zhuǎn),世事怎能由個人作主呢? 表面看來這首詩,寫得平淡無奇,但細加體味,卻感內(nèi)蘊深厚。特別是“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眱删?,以景喻情,言簡意深。船已“泛泛入煙霧”,漸行漸遠,可是詩人還忍不住凝望著廣陵城外迷蒙的樹林,迷戀地傾聽寺廟里傳來的殘鐘余音。表面平淡,內(nèi)蘊豐厚,正是韋應(yīng)物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色。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韋應(yīng)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更多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4000877588.com.cn/shici_view_9b91a543ac9b91a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