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秦:謂長安。燕趙:謂安史叛軍盤踞之地。二句謂李光弼遣軍擊史朝義叛軍而敗之。蹴踏:奔跑、行走。
赤羽:軍旅旗幟上之羽飾。
太尉:謂李光弼。旄鉞:軍中儀仗,旄為飾以旄牛尾之旗,鉞為方形大斧。此指大將出征時之符信。
彭城:今徐州市。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謂李光弼軍令嚴明?!?舊唐書 ·李光弼傳》:“光弼御軍嚴肅,天下服其威名。每申號令,諸將不敢仰視。”
函谷:渭函谷關,故址在今河南靈寶縣南。
武關:在今陜西丹縣東南。二句謂李光弼軍隊護衛(wèi)京師之功。
巨鰲:指代史朝義。
左車:李左車,秦末漢初人。初在趙,封廣武君,漢使韓售、張耳率兵擊趙,左車獻計趙上斷絕漢兵糧道,未被采納,趙終為韓信所敗。李左車后歸韓信,韓信用其計而得燕地。事見《 史記 ·淮陰侯列傳》。
魯連生:謂魯仲連。見《古風》其十詩注。
雕戈:刻鏤之戟。鬘胡纓:武士裝飾?!?莊子 ·說劍》:“垂冠,縵胡之纓?!彼抉R彪注曰:“縵胡之纓,渭粗纓無紋理也。”鬘,通“縵”。
會稽恥:春秋時吳敗越,越王降于會稽。后以指亡國之恥。此或措浙地袁晁之亂。
亞夫:周亞夫,漢代將領。
劇孟:漢時洛陽人,以任俠名。文帝時,吳、楚反、周亞夫得劇孟而平之。見《史記·游俠列傳》。
吳京:指金陵。三國時吳以建業(yè)(即金陵)為都,故稱吳京。
太守;此指崔侍御。
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子倒穿,后以形容待客非常熱情。
祖餞:以酒餞行。
臨滄觀:即新亭、吳時所筑,南朝宋時改為臨滄觀。在金陵南勞勞山上,故又謂勞勞亭,古時送別之處。
征虜亭,故址在今江蘇df表市。出為東殲時征虜挎軍齡石所建,故名。
舊國:謂金陵。
帝車:即北斗星?!妒酚?middot;天官書》:“斗為帝車,運于中央。”
白話譯文
長安遺出天下的精兵,足跡踐踏,燕趙為之順覆。
戰(zhàn)馬喝盡了黃河之水,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
太尉執(zhí)持領軍之旄鉞,漫如云海的旗幟環(huán)繞著彭城。
太尉號令既出,勢若雷霆的三軍隨之肅穆。
函谷關口絕盡了天上飛鳥,武關之地駐扎了連片的軍營。
意欲斬除如巨鰲的叛軍,那些如鲙和鯨的弱小叛軍就更不在話下。
怨恨我自己沒有如左車那樣的謀略,慚愧沒有魯連那樣的才能。
擦試寶劍映照看嚴酷的寒霜,武士們執(zhí)戟而立。
希望一洗會稽之恥,為國報恩而去建功。
走到半途中因病辭還,無法隨軍遠征東南。
未得亞夫的器重,我雖如劇孟也無法前行。
老天奪去了壯土之心,我長嘆而別離金陵。
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
諸公都以酒為我餞行,四座之中集郵了朝中英豪。
從臨滄觀開始啟程,又醉臥于征虜亭。
身臨金陵見秋夜之明月,長江水流聞之聲寒。
北斗之星果真回轉,又見銀河縱橫。
孤鳳飛向西海,高飛之鴻雁辭別北溟。
我欲隨之高出天宇,與諸公揮手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