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i日韩国产,日韩国产欧美另类,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青青青亚洲视频

    
    

    <th id="crsrf"><progress id="crsrf"><listing id="crsrf"></listing></progress></th>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詩經(jīng)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
    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旻天疾威,弗慮弗圖。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周宗既滅,靡所止戾。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為惡。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邁,則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爾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
    曾我暬御,慘慘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聽言則答,譖言則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
    維曰予仕,孔棘且殆。
    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謂爾遷于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

    雨無正譯文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德國。旻天疾威,弗慮弗圖。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無罪,淪胥以鋪。你這浩瀚無際的長天上蒼,從不肯普照你的恩惠之光。只管降下遍地喪亡和饑荒,殘害德方諸侯讓百姓遭秧。老天爺挾著秋風(fēng)施展暴虐,肆無忌憚不管不顧也不想。放任那些有罪的逃之夭夭,讓他們的罪行全得以隱藏。相反像這些無罪的老百姓,一個(gè)挨一個(gè)相繼淪落喪亡。

    周宗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為惡。大周天子宗親已經(jīng)被滅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腳的地方。爵高位顯的大夫德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勞苦憂傷。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們,不肯早起晚睡為國事奔忙。各邦國君王和列位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駕在身旁。那些平民百姓原本很善良,反倒起來為非作歹反朝堂。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邁,則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爾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你為什么這樣啊我的蒼天?合法度的話你一句聽不見!就好比那走路的慢慢騰騰,永遠(yuǎn)不能到達(dá)目的地終點(diǎn)。你們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個(gè)個(gè)明哲保身不敢承擔(dān)!為什么再不敬畏周室天子,為什么再不敬畏浩浩長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訊。聽言則答,譖言則退。兵禍已經(jīng)釀成一時(shí)難退卻,饑荒已經(jīng)成災(zāi)局面扭轉(zhuǎn)難。我們這些昔日的近臣侍衛(wèi),愁慘慘一天天地憔悴不堪。你們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個(gè)個(gè)不肯勤于問政進(jìn)諫。聽到順耳的話就隨口搭腔,聽到讒言委委瑣瑣退一邊。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可憐?。∧遣簧蒲哉勚?,其實(shí)他們并不是笨嘴拙舌,他們是投入工作鞠躬盡瘁!可賀?。∧悄苎陨妻q之輩,靠能說會(huì)道一套套如流水,做了不倒翁永遠(yuǎn)處高官位!

    維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世人都說這從政為官之事,要求非常之高高而且危險(xiǎn)。如果說話辦事不順從旨意,就會(huì)從天子那里招致罪愆。如果說話辦事順從了旨意,就會(huì)從朋友那里受到埋怨。

    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無言不疾。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明明告訴你快點(diǎn)遷到王都,你張口就說還沒建成房屋。聞聽此言我憂憤血淚哭出,沒有一句不痛徹我的肺腑!想當(dāng)初你倉皇出逃的時(shí)候,又有誰給你造好華舍大屋!

    雨無正注解

    1
    浩浩:廣大的樣子。
    2
    昊天:猶言“皇天”。
    3
    駿:長,美。
    4
    降喪饑饉:上天降下了死亡和饑荒。
    5
    斬伐:猶言“殘害”。
    6
    四國:四方諸侯之國,猶言“天下四方”。
    7
    疾威:暴虐。二字同義,都是考慮、謀劃的意思。
    8
    既:盡。
    9
    伏:隱匿、隱藏。
    10
    辜:罪。舍棄。
    11
    淪胥:沉沒、陷入。
    12
    鋪:同“痡”,病苦。
    13
    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
    14
    靡所:沒處。
    15
    止戾:安定、定居。
    16
    正大夫:長官大夫,即上大夫。勞苦。
    17
    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
    18
    邦君:封國的君主。
    19
    莫肯朝夕:庶幾,表希望。語首助詞。好,善。反。
    20
    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話。
    21
    行邁:出走、遠(yuǎn)行。
    22
    臻:至。所臻,所要到達(dá)的地方。
    23
    敬:謹(jǐn)慎。
    24
    胡:何。
    25
    遂:通“墜”,消亡。
    26
    曾:何。
    27
    暬御:侍御。國王左右親近之臣。
    28
    憯憯:憂傷。
    29
    瘁:勞苦、憔悴。
    30
    訊:讀為“誶”,諫諍。
    31
    聽言:順耳之言。
    32
    答:應(yīng)。
    33
    譖言:詆毀的話,此指批評(píng)。
    34
    出:讀為“拙”,笨拙。
    35
    躬:親身。
    36
    瘁:病。或謂憔悴。
    37
    哿:歡樂。
    38
    能言:指能說會(huì)道的人。
    39
    休:美好。
    40
    維:句首助詞。去做官。
    41
    孔:很。
    42
    棘:比喻艱難。
    43
    殆:危險(xiǎn)。
    44
    爾: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
    45
    鼠:憂傷。通“嫉”,嫉恨。
    46
    從:隨。
    47
    作:營造。

    雨無正賞析

    《毛詩序》說:“《雨無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也。眾多如雨,而非所以為政也?!笨墒?,從全篇詩句中,并無“雨多”之意,也無“政多如雨”之言,因而歷朝歷代很多人都懷疑詩題與詩意不合。有人疑為“雨無止”;有人疑為“周無正”(正,同“政”);更有人說韓詩有《雨無極》篇,首二句為“雨無其極,傷我稼穡”,毛詩脫(參看朱熹《詩集傳》、高亨《詩經(jīng)今注》、袁梅《詩經(jīng)譯注》等)。朱熹說,脫兩句的說法,“似有理,然第一、二章本皆十句,今遽增之,則長短不齊,非詩之例”(《詩集傳》)。因此,各執(zhí)一說,莫衷一是。還是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中說得好:“此篇名《雨無正》不可考,或誤,不必強(qiáng)論。”所以,只好存疑了。

    《毛詩序》說是“大夫刺幽王”是對(duì)的。詩中說“曾我暬御,憯憯日瘁”,看來這位作者,這位大夫,應(yīng)是周幽王的近侍之臣。周幽王昏憒荒淫,朝政混亂腐敗,是歷史上有名的。他信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剝削,再加地震及旱災(zāi),使人民流離失所,災(zāi)難重重;他寵愛褒姒,廢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結(jié)果引起了申侯的極端不滿。在周王朝饑饉混亂之際,申侯聯(lián)合犬戎等外族勢(shì)力,一舉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攻陷了鎬京,消滅了西周王朝。西周王畿之地,也遂為犬戎等族所侵占。宜臼在申、魯、許等國的擁立下,嗣立為王。迫于無奈,由秦國護(hù)送,東遷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又由晉、鄭等國的夾輔而立國。這就是東周的始君周平王。這位作者,親身經(jīng)歷西周的陷落和東周的建立,看到政事荒怠、社會(huì)混亂的現(xiàn)實(shí),既埋怨老天爺?shù)摹案]弗圖”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諸侯”們自私自利、不勤王事并且嫉恨忠于國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自己面對(duì)離亂黑暗的政局,只有“鼠思泣血”,直陳時(shí)弊。

    全詩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參差錯(cuò)落中見整飭。

    詩的第一章首先以無限感慨、無限憂傷的語氣,埋怨天命靡常:“不駿其德”,致使喪亂、饑饉和災(zāi)難都一起降在人間。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遙自在,而廣大無罪的人,卻蒙受了無限的苦難。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實(shí)際上是借以諷刺幽王。接著,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殘酷的現(xiàn)實(shí)問題:“周宗既滅,靡所止戾”??墒窃谶@國家破滅、人民喪亡之際,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們,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僅不能為扶傾救危效力,反而乘機(jī)做出各種惡劣的行徑。因而,第三章作者就進(jìn)一步揭示出了造成這次災(zāi)禍的根本原因:國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為,不知要把國家引向何處;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紂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無忌憚的壞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語言指出:戰(zhàn)禍不息,饑荒不止,國事日非,不僅百官“莫肯用訊”,國王也只能聽進(jìn)順耳的話而拒絕批評(píng),只有他這位侍御小臣在為危難當(dāng)頭的國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訴自己處境的艱難。由于國王“聽言則答,譖言則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說會(huì)道之徒則口若懸河。自己“維躬是瘁”,而他們卻“俾躬處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國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為使自己無法諫諍了。對(duì)比鮮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進(jìn)一步說明了目前“于仕”的困難和危殆。仕而直道,將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見怨于朋友。左右為難,憂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要?jiǎng)衲切┻_(dá)官貴人遷向王朝的新都吧,他們又以“未有家室”為借口而加以拒絕,加以嫉恨,致使自己無法說話,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實(shí),他們?cè)趪椅ky之際,外地雖然沒有家室,也照樣紛紛逃離了。

    由此可見,這是一首抒情詩。作者面對(duì)國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憤萬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國王信讒拒諫、是非不分。執(zhí)事大臣或茍且偷安,或花言巧語,致使天災(zāi)人禍,一起降臨人間。面對(duì)昏君亂世,他憂國憂時(shí),苦惱悲哀,雖想要勤于國事,救危扶傾,而又處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憂傷、悲痛,怨天尤人,無可奈何。真可謂處饑饉、危亡、離亂之世,心有救亂濟(jì)世之志,而行無救亂濟(jì)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現(xiàn)實(shí)真象,以發(fā)泄他滿腔的憂憤罷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摯的。這是時(shí)代的吶喊和哀怨,因而對(duì)讀者進(jìn)一步認(rèn)識(shí)那個(gè)時(shí)代的歷史和那個(gè)時(shí)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義的。

    作者在抒發(fā)他那復(fù)雜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時(shí),通篇采用了直接敘述的方式來表達(dá),少打比喻,不繞彎子,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實(shí),層層揭示,反覆詠嘆,時(shí)而夾雜一些議論,頗有一種哀而怨、質(zhì)而雅的藝術(shù)之美,值得細(xì)細(xì)品味。

    作者簡(jiǎn)介

    詩經(jīng)
    詩經(jīng)[先秦]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biāo)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huì)面貌。更多

    詩經(jīng)的詩(共311首詩)
    •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cè)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
      查看譯文
    •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查看譯文
    •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cè)。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查看譯文
    •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查看譯文
    •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4000877588.com.cn/shici_view_99811643ac99811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