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i日韩国产,日韩国产欧美另类,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青青青亚洲视频

    
    

    <th id="crsrf"><progress id="crsrf"><listing id="crsrf"></listing></progress></th>
    成語大全

    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更新時間:2025-07-15 17:32:13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秋毫之末成語意思

    • 秋毫之末解釋: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細微的東西。

    • 秋毫之末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而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秋毫之末語法:

      秋毫之末偏正式;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秋毫之末示例:

      (1)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hao86.com好查)謹慎,不能出錯。

    • 秋毫之末英語:

      the tip of an animal's hair

    • 秋毫之末近義詞:

      無足輕重、輕于鴻毛

    • 秋毫之末反義詞:

      龐然大物、重于泰山

    秋毫之末造句

    • 1.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 3.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謹慎,不能出錯。
    • 4.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diào)玉石之聲,目不見太山之高。
    • 5.‘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6.只有在光學顯微鏡和神通更廣大的電子顯微鏡相繼問世以后,人們才當之無愧地能夠"明察秋毫之末"。

    秋毫之末故事

    • 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田辟想學齊桓公那樣做霸主,他向孟子請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訴他要用仁義道德的力量統(tǒng)一天下,同時要對國情明察秋毫,體察民情,現(xiàn)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秋毫之末字義分解

    • 讀音:qiū

      (1)(名)秋季:深~|~風|~雨。

      (2)(名)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jié):麥~|大~。

      (3)(名)指一年的時間:一日不見;如隔三~。

      (4)(名)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 讀音:háo

      (1)(名)細長而尖的毛:狼~筆|羊~筆。

      (2)(名)指毛筆:揮~。

      (3)(名)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繩:頭~|二~。

      (4)(副)一點兒(只用于否定式):~不足怪|~無頭緒。

      (5)(形)(某些計量單位的)千分之一:~米|~升|~克。

      (6)(量)計量單位名稱。ɑ)長度;十絲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b)重量;十絲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厘。

      (7)(量)〈方〉貨幣單位;即角。

    • 讀音:zhī
      [ zhī ]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 讀音:mò

      (1)(名)東西的梢;盡頭: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節(jié)。

      (3)(名)最后;終了;末尾:劇~|篇~。

      (4)(名)(~子、~兒 )細碎的或成面兒的東西:茶~。

      (5)(名)戲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與秋毫之末相關的詩詞

    推薦成語視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