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語(yǔ)
吞舟之魚(yú)
ㄊㄨㄣ ㄓㄡ ㄓ ㄩˊ
TZZY
偏正式成語(yǔ)
古代成語(yǔ)
中性成語(yǔ)
能吞舟的大魚(yú)。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yú),碭而失水?!薄读凶印钪臁罚骸?b class="name-color">吞舟之魚(yú),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史記·酷吏列傳序》:“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yú),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p>
吞舟之魚(yú)作賓語(yǔ);多用于比喻句。
吾頓八纮之網(wǎng)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魚(yú),而已暴腮斷鰭,頹然老矣。hAo86.com嚴(yán)復(fù)《論世變之亟》
(1)(動(dòng))不嚼或不細(xì)嚼;整個(gè)地或成塊地咽下去:~服|~金。
(2)(動(dòng))并吞;吞沒(méi):侵~|鯨~。
(名)〈書(shū)〉船。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chóng),又何知”。
6. 虛用,無(wú)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動(dòng)物:~白|~鰾|~叉|~池|~翅|~蟲(chóng)|~唇|~刺|~凍兒|~肚|~餌|~粉|~缸|~狗|~鼓|~花|~膠|~具|~口|~類|~鱗。
(2)(Yú)姓。
按照成語(yǔ)字?jǐn)?shù)查詢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