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罋中之鱉
ㄨㄥˋ ㄓㄨㄥ ㄓ ㄅ一ㄝ
WZZB
偏正式成語
之;不能讀作“zī”。
甕中之鱉和“甕中捉鱉”;都涉及被包圍的人或動物:“甕中捉鱉”偏重在“捉”;比喻干輕而易舉或很有把握的事情。
古代成語
中性成語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p>
甕中【hao86.com好查】之鱉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1)等我軍控制了全部制高點和山口,敵人就成了甕中之鱉。(2)敵人已成了甕中之鱉,不好攻,暫時圍著算了。
be bottled up like a turtle trapped in a jar
かめの中のすっぽん,袋(ふくろ)の中のねずみ
как черепаха в горшке
(1)(名)一種盛水、酒等的陶器。
(2)姓。
1. 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中心。當(dāng)(dàng)中。中原。中華。
2. 在一定范圍內(nèi),里面:暗中。房中。中飽。
3. 性質(zhì)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輟(中途停止進(jìn)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動作正在進(jìn)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國”:中式。中文。
6. 適于,合于:中看。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名)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背甲上有軟皮。也叫甲魚或團(tuán)魚。有的地區(qū)叫黿。俗稱王八:~甲|~裙|~邊。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