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盡意的意思
⒈ 語言不能表達(dá)思想的全部?jī)?nèi)容。
引《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晉歐陽建《言盡意論》:“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由來尚矣。”
朱自清《詩(shī)文評(píng)的發(fā)展》:“原來我們的‘求好’的藝術(shù)論淵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賴語言,以為‘言不盡意’,所以崇尚‘無端崖之辭’。”
后多用為書信結(jié)尾套語,表示意有未盡。 宋蘇軾《與范元長(zhǎng)書》之二:“臨紙哽塞,言不盡意?!?br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三折:“寫就了也,我念一徧:不才妾蕭淑蘭病中作詞一闋,詞寄《菩薩蠻》,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謹(jǐn)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span>
⒉ 魏晉玄學(xué)命題。與“言盡意”相對(duì)。 三國(guó)魏荀粲等提出“言不盡意”說,認(rèn)為“象外之意,繫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雖存,固圣人之糠粃?!币姟度龂?guó)志·魏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晉陽秋》。
言語無法把所有的心意表達(dá)出來?!兑捉?jīng).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菇癯S糜跁诺慕Y(jié)尾,以表情深不盡之意。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三折》:「病中作詞一闕,詞寄菩薩蠻,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謹(jǐn)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p>
【解釋】言:說的話;盡:完全。指說的話不能表達(dá)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出處】《周易 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p>
【示例】朱自清《詩(shī)文評(píng)的發(fā)展》:“而道家不信賴語言,以為'言不盡意',所以崇尚'無端崖之辭'。”
【近義詞】言外之意、詞不盡意、意味深長(zhǎng)、詞不達(dá)意
【反義詞】言之無物、言訥詞直、空洞無物
【語法】言不盡意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于書信末尾。
言不盡意的字義分解
(1)(名)話:~語|語~|格~。
(2)(動(dòng))說:~之有理|暢所欲~。
(3)(量)漢語的一個(gè)字叫一言:五~詩(shī)。
(4)姓。
1. 副詞。
2. 用在動(dòng)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 完畢:用盡。說不盡。取之不盡。
2. 達(dá)到極端:盡頭。山窮水盡。盡情。自盡(自殺)。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盡心。盡力。盡瘁。盡職。盡忠。盡責(z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4. 都,全:盡然。盡是白的。盡收眼底。盡釋前嫌。
(1)(名)意思:同~|來~|詞不達(dá)~。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動(dòng))意料;料想:~外|出其不~。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f5d0543ac9f5d0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