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象聲詞的意思
象聲詞
(1) 摹擬聲音的詞,【hao86.com好查】如“咚咚、嘩啦、撲通”
⒈ 摹擬聲音的詞。
例如:轟、嗖、丁東、撲哧。
摹仿事物或動(dòng)作聲音的詞。也稱為「摹聲詞」。參見「狀聲詞」條。
象聲詞的字義分解
(1)(名)哺乳動(dòng)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dòng)物。
(2)(名)形狀;樣子:萬~更新。
(3)(動(dòng))仿效;摹擬:~形|~聲。
(4)(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點(diǎn):他的面貌~他哥哥。
(5)(副)好象:~要下雨了。
(6)(連)比如:~劉胡蘭、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人物;將永遠(yuǎn)活在人民心中。
(1)(名)(~兒)聲音:雨~。
(2)(量)表示聲音發(fā)出的次數(shù):喊了兩~。
(3)(動(dòng))發(fā)出聲音;宣布;陳述:~東擊西。
(4)(名)名聲:~譽(yù)|~望。
(5)(名)聲母:雙~疊韻。
(6)(名)字調(diào):平~|四~。
(1)(名)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能自由運(yùn)用的單位:~語。
(2)(名)說話或詩歌、戲劇、文章中的語句:歌~。
(3)(名)一種長短句押韻的詩體;由五、七言詩和民歌發(fā)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f1d5c43ac9f1d5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