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的意思
不動聲色
(1) 不haO86.com說話,也不表露感情的變化,形容沉著、鎮(zhèn)靜
⒈ 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態(tài)鎮(zhèn)靜。
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br />清沉復(fù)《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蕓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br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雙臂幫在胸前,不動聲色地望著山與天相接之處,眼珠子轉(zhuǎn)著,銳敏地思考什么?!?/span>
⒉ 形容輕易,不費氣力。
引《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qū)人馬,奔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一鼓而收?!?/span>
一聲不響,不流露感情。
【解釋】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nèi)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zhèn)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出處】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示例】他也不動聲色,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于衷、泰然自若、若無其事、鎮(zhèn)定自若、坦然自若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
【語法】不動聲色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在緊急情況下不改變聲色。
不動聲色的字義分解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動)改變原來位置或狀態(tài):搬~。
(2)(名)動作:一舉一~。
(3)(動)使用:~腦筋。
(4)(動)感情起反應(yīng):~人。
(5)(動)開始做:~工。
(6)(副)動不動;常常:觀眾~以萬計。
(1)(名)(~兒)聲音:雨~。
(2)(量)表示聲音發(fā)出的次數(shù):喊了兩~。
(3)(動)發(fā)出聲音;宣布;陳述:~東擊西。
(4)(名)名聲:~譽|~望。
(5)(名)聲母:雙~疊韻。
(6)(名)字調(diào):平~|四~。
1.顏色:紅~。綠~。
2.臉上的表情:喜形于~?!珔杻?nèi)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種類:各~貨品?;āR全。
5.質(zhì)量:成~。足~。
6.情欲。
7.婦女的美好容貌:姿~?!囯p絕。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bcfe343ac9bcfe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