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制的意思
⒈ 等待詔命。
引《后漢書·蔡邕傳》:“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span>
⒉ 官名。 唐置。 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門下兩省,以備訪問。 永徽中,命弘文館學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門。 文明元年,詔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門。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隨仗待制。 永泰時,勛臣罷節(jié)制,無職事,皆待制于集賢門,凡十三人。 崔祐輔為相,建議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宋因其制,于殿、閣均設待制之官,如“保和殿待制”、“龍圖閣待制”之類,典守文物,位在學士、直學士之下。 遼金元明均于翰林院設待制,位也在學士、直學士之下,但不及宋制隆重。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宋史·職官志二》、《金史·百官志一》、《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職官志二》。
職官名。唐代始設,由六品以上的文官擔任,為侍從顧問之職。
待制的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b55a843ac9b55a8/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