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意思
唇亡齒寒
(1) 唇?jīng)]有了,牙齒hao86.com就寒冷。比喻雙方休戚相關(guān),榮辱與共
⒈ 唇缺則齒露受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語本《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fù)假道於虞以伐虢。按,此謂反舉其唇以向上。
引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 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br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六:“時雖已下荊楚,孟昶有唇亡齒寒之懼。”
清孫枝蔚《<甲申述憂>序》:“何況關(guān)中陷沒,海內(nèi)動搖,匪獨(dú)唇亡齒寒,螫手?jǐn)嗤蠖??!?br />脣亡齒寒:嘴唇失去,牙齒即要寒冷。比喻互為依存,利害相關(guān)。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fù)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 虢,虞之表也; 虢亡, 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泵嫞槐咀鳌按健?。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趙之於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br />晉袁宏《后漢紀(jì)·安帝紀(jì)》:“邊境者,中國之脣齒,脣亡則齒寒,其理然也?!?br />《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六年》:“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脣亡齒寒,自然之理?!?br />亦作“脣竭齒寒”、“脣揭齒寒”。 《莊子·胠篋》:“脣竭則齒寒?!?br />《呂氏春秋·權(quán)勛》:“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齒寒?!?br />高誘注:“竭,亡也。”
《淮南子·說林訓(xùn)》:“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脣竭而齒寒。”
《戰(zhàn)國策·韓策二》:“臣聞之,脣揭者其齒寒。”
鮑彪注:“揭,猶反也?!?/span>
嘴唇?jīng)]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休戚相關(guān)。
【解釋】亡:沒有。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guān)。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p>
【示例】這兩家公司有著多種業(yè)務(wù)關(guān)系,正所謂是唇亡齒寒。
【近義詞】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guān)、互相關(guān)注、互為表里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
【語法】唇亡齒寒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guān)系。
唇亡齒寒的字義分解
(名)人或某些動物口的周圍的肌肉部分:嘴~。
1. 逃:逃亡。流亡。
2. 失去:亡佚。亡羊補(bǔ)牢。
3. 死:傷亡。死亡。
4. 滅:滅亡。亡國奴。救亡。興亡。
(1)(名)人和高等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zhì)構(gòu)成。通稱牙或牙齒。
(2)(名)(~兒)物體上齒形的部分:鋸~兒|梳~兒。
(3)(形)帶齒兒的:~輪。
(4)(名)〈書〉年齡:~德俱尊。
(5)(動)〈書〉說到;提起:~及(說到;提及)|不足~數(shù)。
(1)(形)冷(跟‘暑’相對):~冬|~風(fēng)|天~地凍|受了一點(diǎn)~。
(2)(形)害怕;畏懼:心~|膽~。
(3)(形)窮困:貧~|~素(舊時形容窮苦的讀書人家)。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b307643ac9b307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