幞頭的意思
⒈ 古代一種頭巾。古人以皂絹三尺裹發(fā),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項,故稱“四腳”或“折上巾”。至北周武帝時裁出腳后幞發(fā),始名“幞頭”。初用軟帛垂腳, 隋始以桐木為骨子, 唐方以羅代繒。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漸變平直。 宋制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fēng)等式樣。惟直腳為貴賤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參閱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巾幞》、 宋沉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宋史·輿服志五》、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二》、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幞》。
引唐張鷟《游仙窟》:“十娘即喚桂心,并呼芍藥,與少府脫鞾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偏帶兒是犀角,幞頭兒是烏紗?!?br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應(yīng)天府尹大人戴著幞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span>
⒉ 襆頭:即幞頭。古代包頭軟巾,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也稱四腳、折上巾。參見“幞頭”。
引《隋書·禮儀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謂之襆頭?!?br />《資治通鑒·后晉齊王天福八年》:“﹝楚王希范﹞作九龍殿,刻沉香為八龍,飾以金寶,長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居其中,自為一龍,其襆頭腳長丈餘,以象龍角?!?/span>
一種古代男子用的頭巾。以絲娟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發(fā),盛行于唐代。
幞頭的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aa30143ac9aa30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