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文的意思
⒈ 亦作“譌文”。訛誤的文字。
引《新唐書·儒學(xué)傳序》:“文宗定‘五經(jīng)’,鑱之石, 張參等是正訛文,寥寥一二可紀(jì)?!?br />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孟子》:“文宗時是正訛文,乃玄度(唐玄度 ),非參也。”
清黃紹箕《<墨子間詁>跋》:“推篆籀隸楷之遷變,以刊正譌文?!?br />胡樸安《古書校讀法·底本互勘》:“夫古今載籍……其已鏤版也,則互相翻刻,訛文、奪字,久已莫可究詰矣?!?/span>
訛文的字義分解
(1)(名)錯誤:以~傳~。
(2)(動)訛詐:~人。
(1)(名)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化|~明|~物。
(5)(名)舊時指禮節(jié)儀式:虛~|繁~縟節(jié)。
(6)(名)非軍事的(跟‘武’相對):~職|~武雙全。
(7)(名)古時稱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身|~了雙頰。
(8)(舊讀wèn)掩飾:~過飾非。
(9)(名)關(guān)于讀書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水~。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a912343ac9a912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