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的意思
⒈ 亦省作“鳴攻”。
引語出《論語·先進(jìn)》:“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br />明陳汝元《金蓮記·構(gòu)釁》:“先生須索鳴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門名教。”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他們竟自閉門不出,還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鳴鼓而攻’起來。”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藝的使命》:“作家以他的文筆活動(dòng)來動(dòng)員大眾,努力實(shí)際工作,而竟目之為‘從政’,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蔑!”
唐杜牧《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仗義懸無敵,鳴攻故有辭。”
群起聲討。
【解釋】大張旗鼓地加以討伐。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jìn)》:“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p>
【示例】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藝的使命》
【近義詞】興師問罪、口誅筆伐、群起而攻之
【反義詞】嘖嘖稱贊、擊節(jié)嘆賞
【語法】鳴鼓而攻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鳴鼓而攻的字義分解
(1)(動(dòng))(鳥獸或昆蟲)叫:雞~|蟬~。
(2)(動(dòng))發(fā)出聲音;使發(fā)出聲音:雷~|耳~。
(3)(動(dòng))表達(dá);發(fā)表(情感、意見、主張):~謝|~冤。
(1)(名)(~兒)打擊樂器;多為圓桶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銅~|手~|大~|花~。
(2)(名)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動(dòng))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fā)出聲音;敲:~琴|~掌。
(4)(動(dòng))用風(fēng)箱等扇(風(fēng)):~風(fēng)。
(5)(動(dòng))發(fā)動(dòng);振奮:~動(dòng)|~勵(lì)|~舞|~起勇氣|~足干勁。
(6)(動(dòng))凸起;漲大:他~著嘴半天沒出聲|口袋裝得~~的。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jìn),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bǔ)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動(dòng))攻打(跟‘守’相對(duì)):圍~|~城|~下敵人的橋頭堡。
(2)(動(dòng))對(duì)別人的過失、錯(cuò)誤進(jìn)行指責(zé)或?qū)e人的議論進(jìn)行駁斥:群起而~之。
(3)(動(dòng))致力研究;學(xué)習(xí):他是專~地質(zhì)學(xué)的。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97eee43ac997ee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