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征的意思
⒈ 真實而有依據(jù)。
引《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
漢蔡邕《王子喬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應(yīng),咨訪其驗,信而有徵?!?br />《太平廣記》卷二〇三引五代范質(zhì)《玉堂閑話·王仁?!罚骸捌淠曛写?, 晉帝果幸於梁汴,石渠金馬,移在雪宮,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
清戴名世《王氏墓表》:“亦士亦為余言其事之始末,蓋信而有徵也?!?/span>
確實而有證據(jù)。
【解釋】確實可信而且有證據(jù)。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
【示例】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征。(晉 潘岳《閑居賦》)
【近義詞】有憑有據(jù)、千真萬確
【反義詞】捕風捉影、無憑無據(jù)
【語法】信而有征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信而有征的字義分解
1.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2.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 崇奉:信仰。信徒。
4.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5.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6.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
7. 同“芯2”。
8. 姓。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 存在:有關(guān)。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3. 表示發(fā)生、出現(xiàn):有病。情況有變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學問。
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
7. 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
8. 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1)(動)走遠路(多指軍隊):~途。
(2)(動)征討:出~|~戰(zhàn)。
(3)(動)政府召集人民服務(wù):~兵。
(4)(動)征收:~稅|~糧。
(5)(動)征求:~稿|~文。
(6)(動)證明;證驗:實物可~。
(7)(名)表露出來的跡象;現(xiàn)象:~候。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835f143ac9835f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