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不化的意思
食而不化
(1) 吃下去不消化。比喻對所學的知識未能理解,不會運用
⒈ 吃了東西而不消化。比喻對所學的知識未能融會貫通。
引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序》:“經(jīng)典訓練成為教育的唯一的項目,自然偏枯失調(diào);況且從幼童時代就開始,學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殘了他們的精力和興趣?!?/span>
吃了東西無法消化。比喻學習知識無法理解、應(yīng)用。
如:「填鴨式教育常導(dǎo)致學生食而不化,無法學以致用?!?/p>
【解釋】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出處】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p>
【示例】死啃書本,不結(jié)合實際,就會食而不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近義詞】食古不化
【反義詞】融會貫通
【語法】食而不化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食而不化的字義分解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3.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4.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xiàn)象:日食。月食。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shè),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 性質(zhì)或形態(tài)改變:變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潛移默化?;蛇疄橛癫?。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財物:化緣?;S。
3.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后,表示轉(zhuǎn)變成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丑化。綠化。
4. 習俗,風氣:有傷風化。
5. 特指“化學”:化工。化纖。化肥。
最近文章
http://4000877588.com.cn/ciyu_view_98277e43ac98277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