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我國最早的一部有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著作,梁代劉勰作。共五十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
詞語來源
該詞語來源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詞語造句
1、它有力地證明:《文心雕龍》完全可以和世界歷史上任何一部杰出的文論名著媲美。
2、《文心雕龍》的撰成,在寫作思路和文學觀點上受到了其佛學思想的影響。
3、《文心雕龍》確有以“文章”(美文)為文學的觀念,但“文學”仍與寫作有不解之緣。
4、《文心雕龍》“折衷”的方法論一度成為論者關注的焦點,迄至今日,有關“折衷”的探討依然熱力不減。
5、綜合方方面面的情況看,《文選》深受《文心雕龍》影響之說,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6、《文心雕龍》中《附會》篇旨,不應作為構思文章、謀篇布局的寫作命題來理解。
7、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文心雕龍》無疑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8、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表達了自己完整的文學教育思想,對文學服務于社會的功能和文學的教育教化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9、《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章寫作學專著。
10、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即是這一時期具有獨創(chuàng)學術價值的一本“龍學”理論研究力作。
11、《文心雕龍》對楚辭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產(chǎn)生條件、地位影響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論述。
12、《文心雕龍》作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理論體系最為周全詳贍的理論專著,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3、林紓的文體論是其古文論的重要部分,在某種意義上超越了之前及同時代的文體研究,直接承繼《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傳統(tǒng)。
14、而《文心雕龍》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史官文化的這些因素,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論的一大特色。
15、結合《神思》和《文心雕龍》中的相關篇目看,劉勰認為想象之物有其容,此觀點不符合文學想象乃至下筆成文的實際情況。
16、《文心雕龍》的“通變觀”的主旨在于“新變”,這種藝術理念具有生命感和歷史感。
17、《文心雕龍》從“文以明道”的哲學高度和“文變?nèi)竞跏狼椤钡默F(xiàn)實層面,論述了文學的德育功能;
18、從功用上看,《文心雕龍》與《文選》對文學的價值取向存在著巨大差異。
19、劉勰花四、五年的“業(yè)余”時間撰成《文心雕龍》,以彼例此,昭明太子完全能夠憑一己之力編纂好《文選》。
20、就影響《文心雕龍》的傳統(tǒng)文化諸因素來看,史官文化是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21、著重探討了《文心雕龍》對寫作主體與客體、內(nèi)容與形式辯證關系的認識。
22、我國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劉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龍》中對前代作家多有評述,其論往往精辟獨到,令后人信服。
23、《文心雕龍》應是反映當時玄學風氣的作品。
24、劉勰的《文心雕龍》是六朝文化的孕生結果,又表征了六朝文化的最高水平。
25、實際上,當我們在齊梁文藝論爭的時代背景之下來考察《文心雕龍》的時候,“龍學”便展開了一番別開生面的新風景。
26、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文心雕龍》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極高地位。
27、葉燮的《原詩》被認為是繼《文心雕龍》之后,我國文藝理論史上最具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的一部理論專著。
28、《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一部體大思精的文學批評專著,對這部文學理論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9、劉勰《文心雕龍》為中國最早一部較完整的文學理論著作。
30、并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挖掘劉勰《文心雕龍》對閱讀教學的指導意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