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食管粘膜的惡性腫瘤。早期癥狀為吞咽不暢,咽部異物感或進食時胸骨后梗噎不適,逐漸發(fā)展為咽下困難。
詞語來源
該詞語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
詞語造句
1、在美國,吸煙是食管癌的主要元兇。
2、比如,人們還不知道現在正流行食管癌,而這一病癥是非常難以治療的。
3、目的:探討喀什地區(qū)食管癌的臨床及內鏡分析和流行特點。
4、目的為探討與致癌物代謝有關的谷胱甘肽轉硫酶(GST)T1和M1基因多型性與哈薩克族食管癌易感性的關系。
5、目的探討食管癌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6、結果表明:P53基因蛋白產物的高表達在食管癌的發(fā)生中是一個早期生物學標志。
7、結論:食管癌肉瘤是一種侵襲性差,淋巴結轉移率低,預后較好的腫瘤。
8、目的探討高齡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處理和手術并發(fā)癥的情況。
9、目的:檢測食管拉網細胞中端粒酶活性,探討其在食管癌診斷及預測預后的臨床應用價值。
10、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是同安腫瘤研究與防治的重點。
11、結論:黃芪增免散對圍手術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12、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13、背景與目的:研究光動力療法對食管癌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14、食管癌肉瘤有兩個起源中心,肉瘤成份一般為纖維肉瘤。
15、因此,血型抗原表達的變化,DNA含量的改變可以反映食管癌的惡性程度。
16、食管癌的早期表現是進行性吞咽困難?
17、目的:分析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在食管癌手術病人中的應用及了解其重要地位。
18、結論PTEN蛋白的表達缺失提示食管癌惡性程度較高,預后較差。
19、與術后病理有一定相關性。術前CT檢查對食管癌氣管、支氣管隆凸浸潤早期的診斷,并不能作為放棄手術治療的依據。
20、目的探討早期食管癌的動態(tài)數字攝影診斷。
21、目的提高食管癌放療的療效,防治放療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2、食管癌及賁門癌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術前合并慢支炎、手術方式、手術持續(xù)時間、肺功能和術后PCA。
23、方法回顧性總結應用左上腹直肌及右胸后外側兩切口治療3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24、目的探討術前無胸腔轉移表現的食管癌患者手術時胸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PLC)的陽性率及其相關因素。
25、食管癌診斷方法研究,涵蓋流行病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腫瘤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
26、食管癌肉瘤是肉瘤與癌兩種成份共存的一種特殊類型并且十分少見的惡性腫瘤。
27、目的:探討基質金屬蛋白酶10(MMP10)、脆性組氨酸三聯體(FHIT)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異常表達及二者對其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
28、目的探討一種簡單、有效的預防食管癌切除術后乳糜胸的方法。
29、目的:探討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胸內吻合口瘺的保守治療。
30、目的:分析總結胸段食管癌術前CT檢查的必要性及臨床價值。
[查看更多]